马斯洛把需要分成生理上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安全感是心理需要的第一要素,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安全感不是天生的,最早的建立是在一岁以内。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婴幼儿出生后,看护人员特别是母亲对宝宝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态度是持续的可靠的,婴儿就会感觉满足,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有信任。
婴幼儿的安全感与父母的抚养方式
婴幼儿对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敏感,父母如果能够及时地对婴幼儿的需求做出反应,并以慈爱的态度解决,宝宝就会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父母是可靠的。那么他的大部分感受就是积极的,这是最初的安全感的建立。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的满足,即吃饱穿暖。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从1岁或者1.5岁开始,婴幼儿有一个秩序敏感期,什么是秩序敏感呢,他们希望生活的环境安静有规律有秩序,每天的生活有条有理,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安全感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认知能力
大脑的的发育需要各种各样的刺激,婴幼儿通过不同的感知和运动,遇到不同的刺激,这个世界对他们而言是全然陌生的,这些不同的刺激会促进大脑不同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认知能力。
不要怕孩子捣乱,吃饭吃得满桌子满身满地都是,到处翻箱倒柜,给你弄得地板一片狼藉,这都是好事,爱动的孩子聪明嘛。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坐在车里趴在车窗伊里哇啦个不停,车外流动的风景对她来说是种新奇的刺激。
提供安全的环境,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
情绪控制
安全感缺乏的儿童在面对害怕、生气和失望的时候会选择逃避或者完全被情绪左右,无法积极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内心缺乏对亲人的信任感,所以也不会寻求他人的积极支持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童年生活没有给孩子提供控制情绪的机会,在青少年时期,当他们心烦意乱或者感情受到伤害时,有的长时间消沉,有的则做出过激的情绪反应,尽管在别人看来只是小破事一件。
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生活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人格是沿着安全感发展起来的,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经常感到威胁、危险、特别是焦虑和抑郁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行为上表现为内化行为偏差如退缩,外化行为偏差如敌意攻击。
自主自信
2岁的婴幼儿已经有自主性的要求,他们开始独立地探索世界,开始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老娘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开始想要显示自己的power。你会发现,每个一岁多的孩子,他会出现一个现象,他想要自己吃饭,他想要自己走,他想要自己做,这时候我们应该很敏感的了解,孩子想要自己做,在他整个成长上,自主需要的开始了。那你要鼓励孩子,教会他怎么样的技巧,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做,让他重复地自己做。我相信很多的爸爸跟妈妈,都经历过一个现象是,一岁多两岁多的孩子,自己玩玩玩玩,他会转过头来看你,我们常常会把这个当作电池在充电,其实他要尝试新的东西,他会看看你,他就是在充电。然后你看着她,对他一笑,他就会继续自己做自己玩,他的安全感又会再一次的被保证,然后被搭建起来。
安全感的建立
教养理论很多很多,然而老祖宗有句话叫「言传身教」,婴幼儿的很多品质都是跟父母学来的,在父母的养育过程潜移默化形成的。父母应该要对婴幼儿的需求给出积极的慈爱的反应,孩子哭了,是饿了还是尿不湿了?多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经常抚摸亲吻孩子,和他们有目光眼神的交流,对他们微笑,用温柔愉快的声音和他们说话。保持稳定的养育关系,不要更换主要抚养者。
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自己外出打工,这固然是生活压力所致。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宏大话题我们就不去讨论,讨论了也无力改变。但是,婴幼儿最亲密的无疑是母亲,母亲的离开,这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是他们无法掌控的,焦虑和烦恼无法避免。这也是很多新闻报道中常说的留守儿童的焦虑、不安、失望、莫名的担忧。如果真的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我的建议是:母亲起码照顾孩子到三岁,生活先让父亲扛着。
不要等孩子天天和你闹的时候,责怪孩子不懂事。子不教,父之过。怪谁呢?
孩子最初的几年,失去了,你永远找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