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他说一件什么事情?
暴力包括看得见的撕扯扭打,也包括看不见的,更常见的,伤害更隐秘的冷暴力,比如一方言语上的命令,轻蔑,否定,嘲讽。另一方可能表现出不配合,冷漠,无视,等等无声的抗议。
这种不健康的沟通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使沟通双方都对立起来,双方都处于痛苦之中。因为二者的对立不是他们的需要,只不过二者陷入情绪当中,无法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健康的沟通就是使人们学会如何能够建设性的与人相处,能够以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作者提出一个程序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这种程序去思考和行动的话,那么就可以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这个程序是
第1 询问发生的客观事实是什么?
第2询问此刻我的感受是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
第3 我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哪种需要导致的那种感受?
第4 我应该怎样去(积极恰当的建设性的)满足我的需要。
例如
注意的两点
第一清楚的区分到客观事物和主观评价。
要以一双客观的眼睛去请冷静的分析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例如小明连续三天起床迟了,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说小明是一个懒惰的人,这是一个主观评价。
尽量用使用客观性的描述语言去进行沟通,而非一种主观的概括性的语言。因为这种概括性的语言,将这个人定义为是什么样的人,使对方认为即使努力改变也无济于事,因为已经定性了。而客观性的描述语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使得对方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例如小明如果被认为是一个懒惰的人,那么他可能就会一直懒床下去,反正已经被认为是一个懒惰的人了。如果小明被认为是连续三天起床迟了,小明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就会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早早起床。
第二区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起上一点,这一点尤为重要)
我觉得我没考好,这是想法。
我没考好我感到很挫败,很苦恼,这是感受。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人们以为对自己很了解,但是竟然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是疲惫劳累,是欣喜,是快乐,是愤怒,是忧愁,还是其他?通过不断的询问自己此时此刻我的感受是什么,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过程,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智慧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一个人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感受,(这是压抑太多感受的表现)就会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愤怒,痛苦,不舒服,不得劲,心情不好。因为这些情绪没有得到厘清和关注,从而不能够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表现为事后自己感到不应该这样做),而将这些情绪倾泻到与他交往的人身上,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伤害。
只有一个人冷静下来问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的时候,他才能能够摆脱那种人与人之间浅层的意识化的情绪,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情绪,例如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温暖,感动还是厌恶,是有希望还是感到焦虑。
那种表面化的情绪,例如宴会上和别人打成一片,就以为自己很开心,宴会过后人们微笑道别,转身笑容突然收起的一刻,他可能感到感到空虚无意义,那才是他真正的感受。
只要一个人清楚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情绪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倾听,他倾听了内心的自己,他了解了自己,那么他就才能够不在情绪的纠缠中理性的和思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