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的妈

              《背上的妈》

    一一纪念我妈病逝十周年

      背上的妈被病魔折磨的体重越来越轻了,经常背她,我能感觉得到。我的心情和妈的体重恰恰相反,却愈来愈重。有关妈的往事,就如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

      事情就从我记事时说起吧……

      我们家住在豫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里有奶,爸,妈,姑和我们兄妹四个,爸在豫西一个市里教书,当时我小,在我看来,爸离家很远。

      那时,城乡还未通公交,交通非常不便,我爸每逢假末返程,要步行三十多里地,去县城坐火车才能到他所在的学校,放假回家,亦是如此,不管火车几点到我们县城车站,都要靠步行回家。爸是教师,他知道自己肩上负有多大责任。所以,爸和妈就象是两根铁轨,各自承担着自己肩上的重担,彼此很难分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家乡,劳动力的报酬是不等的。男劳力每天合十二分,早上两分,上午和下午分别五分。女劳力因为要做早饭,所以,早上这两分是没法挣的。而上午和下午,妇女们要喂孩子,还要比男劳力早点儿下班做午饭,队上给她们上午四分,下午四分,每天一个妇女劳力才挣八分。姑刚下学,属于半劳力,挣的分更少。总的来说,我们家整整少了一个男劳力挣工分,而且还是合分最多那位。这样的话,生产队部分人总不乏有人这样说,有男劳力的家给像我家这样,没男劳力的家庭养孩子。其实这明摆的问题别人不说,我妈也知道。所以我妈常常说:“不能让有男劳力的人家说,我们兄妹几个是他们养活的”。

      为了这个座右铭,妈就像一台机器在劳作,早上妈总是起得好早,做完早饭,把饭盖在锅里温着,再去队里上早班,为的是多挣早上的两分。等大家都下班吃饭了,饭也正是不热不凉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三下五去二吃完饭,然后,妈安顿一下生了精神病的奶奶,就又去队里上班了。中午下班顾不上歇一下就忙着做午饭,做完午饭照顾我奶和我们,然后是自己吃吃刷刷再上班。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妈还要在煤油灯下加班给我们哥几个做针线活,总是忙到我睡醒一觉,看看油灯还在亮着,这就是我妈的一天。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当时家穷,没有表,不知道妈总熬到几点,每每看见妈熬夜我就会习惯地问,妈,你咋还没睡?妈总说,睡不着啊。

      那时的农村,机械还滞后,干活基本全靠人力。农村的一句顺溜说得很实际,吃的差,干活苦,风里去,雨里扑,战天斗地薯果腹。逢旱担水浇,遇涝掂锹舞。刮风顾草垛,下雨看草屋。队里排涝,俺妈争先,队里抗旱,俺妈恐后,有两次刮大风,妈想着队里麦秸垛恐怕被风刮散了忙去义务地用土压着,下雨我家的草房漏雨,忙找盆盆罐罐接着,还要往屋里弄晒干的柴火。特别是每逢夏季,雨来得急,走得快,柴火刚晒干,又淋湿了,妈常常为柴火发愁。逢下雨天,有时队上也要忙,这样的话,就顾公,顾不了家了。这些点点滴滴,星期天妈边带我,边干活,天长日久,便耳濡目然了。

      这还不是农民最累的时候,在庄稼人看来,最累的农活,恐怕算是麦收中的割麦了。

        说这个活累,累就累在弯腰上。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泛着金黄,正等着你去收获。你要把你的腰弯到九十度以下才能抓到麦颗的腰部,另一支手拿着镰刀伸到麦的根部往后一拉,然后把割掉后的麦成堆放好,待车拉。不弯腰则已,你这一弯腰,就要了命了,不服气的话你不要认何支点在不干任何活的情况下,弯半天腰再直起来试试。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腿打软就会一起向你袭来,直到把你累扒下为止。正是因为这项农活特别累,而且还是夏收的第一步,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队里给割麦劳力按垄计分,妈为了多挣分,拿出从外公那里学到的割麦本领,总能多割几垄,还遥遥领先。这最累的活儿我妈一干就是一个收麦季。

        最前面是妇女们割麦,再就是跑得快的青年们拉麦,后面是我们放麦忙假的学生跟着拾麦,对这些亲身的经历,我都记忆犹新。

      我妈不是铁打的,她也知道累,但她更清楚的知道夏粮的重要性和收麦的紧迫感。我见妈比别人割得宽,回家就问:“妈,为啥不和别人割的一样多” ?妈对我说:“多割麦多挣工分,还能为种秋庄稼争取时间。太阳是不等人的,它不会因为你哪一块麦没收割,而停下脚步,等你收完麦子和种完秋苗再落山。咱们老农民在夏收当中是耽误不起的,你耽误了收获,你就会耽误秋种时间,耽误了秋种,你下半年的粮食,油料,棉花等等都会减产,弄不好还会因种不上而绝收,这样的话你就意味着要缺衣少食,所以咱们农村人都要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春争日,夏争时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夏收当中,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不能让人家说给自己养孩子,她要自己的孩子自已养。

      最难忘的是1975年8月8日的早晨,这是苍天下过三天三夜的特大暴雨之后,我们村到处是齐腿肚的水,虽然遍地是水,但水位仍然在继续涨。7号夜里,当时爸放暑假也在家,妈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事,和爸商量后,二老没敢让我们睡觉,还有奶和姑也没睡,大概其它家庭也和我家一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只记得我妈把我们哥几个交给了我爸,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拿着手电筒到村口看水情,还有村里的队长,会计,队委会的其它人都一夜未眠。后半夜,当我妈又出去看水时,听到有滔滔水声传来,不仅有这异样的声音,而且村口的水位涨速很快,我妈和村里其它几个人感到事情不妙,第一感觉是必须把睡梦中的村民叫醒。时间就生命,我妈和他们就疯了似的在全村呼喊,让熟睡的人赶快起床,并组织人员往村的寨墙上去,准备避难。我们家听到我妈异样地呼喊也和其它人一道上了寨墙。到土墙上不久,洪水就肆虐了我们村,房屋倒塌,树木冲倒,牲畜家禽流离失所,放眼望去,一片汪洋。

      妈在人群中找到了我们一家,看看人都在,脸上的紧张表情才散去。但爸看见了妈脱口而出,你咋才上来呀,恁大的水!一时着急的爸,竟忘了我们也是听到妈的呼喊声才上来的。

      听完妈说了她在村口的情况,爸才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因为我们村,周围有土墙挡着,就东西两个门口进水,大水进村内比较慢,再有我妈,队委会,队长,会计他们有很高的警惕性,听到喊声的人们往四面分,很快上到了寨墙上。所以经最后统计,我们村只一人因此次洪灾遇难,还是在外走亲戚未归的。除此以外,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特大洪峰面前据不完全统计驻马店死亡人数超过了23万,我村人员伤亡为零。

        后来重建家又把妈累个半死。前半生建的家付之东流了,后半生还要生活,还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住处,一切还要重来。要建房,要用砖,用瓦,哪里弄?做吧!接下来的做砖坯,瓦坯,烧窑,出砖,出瓦,建房,直到住进房里,这一系列的苦力活,妈出的力,流的汗,胜于认何一顶天立地的男人。

      81年姑出嫁,83年奶病故。当时正时逢改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拉开了序幕。无论是我家和集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妈已四十多岁,而且有明显的累伤。家里,地里,场里都要妈一个人忙,爸怕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更怕妈的累伤日渐加重。所以爸就勒令我放弃学业,回家帮忙。此时,妈也很无奈,只有面对现实。

      我既然回来务农了,总得会干农活吧!意识到这一点,妈就下决心教我干活。

我是春季下得学,转眼间就到了收麦的季节。第一天割麦,不知道妈什么时候起的床,等叫我们几个吃饭时,天刚蒙蒙亮,我们吃完饭,妈把昨天就磨好的镰一人给我们一把,她自己一把,我们就下地了。

到了地头,妈知道我没有割过麦,先给我演示一下怎样去割麦,然后要我割几把试试,她在旁边看,看后及时的纠正了我的错误割法,说不能把脚放地太肯前,这样容易被镰刀划伤,要把身子往前弯,还要注意,不要让麦忙扎了眼睛。妈知道其活难干,所以只给我分了三垄,让我实习。而她自己割九垄,爸割六垄,然而到了半响,数妈领先在前,把我和爸甩得很远,纵然我使了全部的力量,在割麦的面前,还是败给了妈。

割麦这种农活的可怕,我体验之后才有更深的感受。我不知道当初我妈是怎样在割麦这项农活上能坚持到现在,还遥遥领先的。

第二天,我勉强起床,起床后再摸摸腰,除了疼,就是酸,再也弯不下去了。妈看我割麦困难了,又恐怕我从小落下腰疼的毛病,就让我和我弟往场里用架子车拉麦。我不会装麦车,妈让我弟扶着车把,然后手把手的教我装车,并且说了装车的注意事项:一,要把麦穗朝里装,这样麦籽不会掉在外面;二,不能把车装偏,那样即不好拉,也易翻车;三,不能把车装的一头轻,一头重,那样的话,拉麦费劲,要两头匀称;四,从开始到快装好车时始终保持一圈高中间低,到最后挑几堆压压车心,装好后用绳煞紧车就行了。

就这样,从种子下地,到苗期管理,再到收获,妈把自己会干的农活全部手把手的教会了我。

妈是个女人家,不会用牲口犂地,耙地,耩地,碾场,还有撒芝麻,这是男人的活。妈就给我找老师教,不几年的工夫,妈就把我陪养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庄稼人了。看着家里有了会干各种农活的男劳力,干什么活都能自力更生,再也不作难了,妈打心眼里高兴。妈始终没忘,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养这句话,并且把她这个座右铭早早地传授给了我,让我先学本实再成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妈,从不知道体恤自己才落上了一身的病。只看见妈在闲下来时用个木棍在自己身体不适的地方这敲敲那敲敲。年少无知的我也不知道关心地问个为什么。

直到看见在平顶山一五二医院病房区的走廊里,挂着的一个玻璃框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才深深地刺痛了我,原来妈是活生生累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看到这行字,我的心像是用刀猛戳了一下,心疼的泪再也控制不住,尽情的在走廊里无声的流淌……

然而见到妈时,还必须擦干泪水,强装笑脸,因为怕妈知道病情,拒绝治疗。妈知道,建个家,太难了!妈不想我们家因她而花太多的钱,再次拖垮这个并不富裕的家。

在一五二医院治疗期间,我们背着妈开了个小家庭会,会上一致通过,趁妈还有时间,决定由老二和爸爸带妈到北京去,一找专家求救,二让妈到天安门广场,故宫这些地方看看,因为妈自从嫁给了爸,为了我们这个家从未出过远门。会后,爸,两个弟弟和小妹妹他们积极筹备治病的费用,我是老大,就负责在医院里的一切事务。在妈生病期间,我们哥几个有个约定,无论怎样,就是一,不能再让妈受劳作之苦;二,用药和按摩尽量减轻妈被病魔折磨的疼痛。

我们小时候,妈背我们。妈老了,用我们的时候到了,必须让妈感受到生儿养女是用来防老的。所以但凡上下楼梯或者要走短距离的路时,我就成了妈代步的工具,稍微长的路坐车。刚开始背妈,一惯争强好胜的妈妈还不愿意让我背,后来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才允许让我背她。

化疗疗程的间隔期,我们出院回到老家, 我背着妈走在村上,左邻右舍都说我们哥几个是孝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没有因此而怠慢过,说我妈有福,干一辈子,值!

2007年春节,是我妈过的最后一个年。村上的人知道我妈有病,陆陆续续来看我妈,给我妈拜年,年老的有,年少的也有。从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过大初一,我家人来人往,接连不断。仨仨俩俩的,送走一群,又来一群,总想多看看俺妈。有的一聊就是半天,竞不顾年前办年货的繁忙。

在农历二十五那天中午,我拿着我和我爱人我们俩个蒸的过年蒸馍,端一碗菜去喂我妈吃饭时,妈说,儿呀,你蒸馍咋不喊我包馍呀,也不知会蒸不……

我强装笑脸说,干了一辈子活,还没干够呀?假笑着喂妈吃完饭,我终于到屋外好哭了一场……

      妈妈性情刚烈,争强好胜。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为了她那个座右铭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经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难,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但有一样能说的清楚,但凡了解我妈的人无不为妈的一生喝彩!

    海阳

发自网易邮箱手机版              《背上的妈》

    一一纪念我妈病逝十周年

      背上的妈被病魔折磨的体重越来越轻了,经常背她,我能感觉得到。我的心情和妈的体重恰恰相反,却愈来愈重。有关妈的往事,就如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

      事情就从我记事时说起吧……

      我们家住在豫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里有奶,爸,妈,姑和我们兄妹四个,爸在豫西一个市里教书,当时我小,在我看来,爸离家很远。

      那时,城乡还未通公交,交通非常不便,我爸每逢假末返程,要步行三十多里地,去县城坐火车才能到他所在的学校,放假回家,亦是如此,不管火车几点到我们县城车站,都要靠步行回家。爸是教师,他知道自己肩上负有多大责任。所以,爸和妈就象是两根铁轨,各自承担着自己肩上的重担,彼此很难分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家乡,劳动力的报酬是不等的。男劳力每天合十二分,早上两分,上午和下午分别五分。女劳力因为要做早饭,所以,早上这两分是没法挣的。而上午和下午,妇女们要喂孩子,还要比男劳力早点儿下班做午饭,队上给她们上午四分,下午四分,每天一个妇女劳力才挣八分。姑刚下学,属于半劳力,挣的分更少。总的来说,我们家整整少了一个男劳力挣工分,而且还是合分最多那位。这样的话,生产队部分人总不乏有人这样说,有男劳力的家给像我家这样,没男劳力的家庭养孩子。其实这明摆的问题别人不说,我妈也知道。所以我妈常常说:“不能让有男劳力的人家说,我们兄妹几个是他们养活的”。

      为了这个座右铭,妈就像一台机器在劳作,早上妈总是起得好早,做完早饭,把饭盖在锅里温着,再去队里上早班,为的是多挣早上的两分。等大家都下班吃饭了,饭也正是不热不凉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三下五去二吃完饭,然后,妈安顿一下生了精神病的奶奶,就又去队里上班了。中午下班顾不上歇一下就忙着做午饭,做完午饭照顾我奶和我们,然后是自己吃吃刷刷再上班。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妈还要在煤油灯下加班给我们哥几个做针线活,总是忙到我睡醒一觉,看看油灯还在亮着,这就是我妈的一天。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当时家穷,没有表,不知道妈总熬到几点,每每看见妈熬夜我就会习惯地问,妈,你咋还没睡?妈总说,睡不着啊。

      那时的农村,机械还滞后,干活基本全靠人力。农村的一句顺溜说得很实际,吃的差,干活苦,风里去,雨里扑,战天斗地薯果腹。逢旱担水浇,遇涝掂锹舞。刮风顾草垛,下雨看草屋。队里排涝,俺妈争先,队里抗旱,俺妈恐后,有两次刮大风,妈想着队里麦秸垛恐怕被风刮散了忙去义务地用土压着,下雨我家的草房漏雨,忙找盆盆罐罐接着,还要往屋里弄晒干的柴火。特别是每逢夏季,雨来得急,走得快,柴火刚晒干,又淋湿了,妈常常为柴火发愁。逢下雨天,有时队上也要忙,这样的话,就顾公,顾不了家了。这些点点滴滴,星期天妈边带我,边干活,天长日久,便耳濡目然了。

      这还不是农民最累的时候,在庄稼人看来,最累的农活,恐怕算是麦收中的割麦了。

        说这个活累,累就累在弯腰上。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泛着金黄,正等着你去收获。你要把你的腰弯到九十度以下才能抓到麦颗的腰部,另一支手拿着镰刀伸到麦的根部往后一拉,然后把割掉后的麦成堆放好,待车拉。不弯腰则已,你这一弯腰,就要了命了,不服气的话你不要认何支点在不干任何活的情况下,弯半天腰再直起来试试。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腿打软就会一起向你袭来,直到把你累扒下为止。正是因为这项农活特别累,而且还是夏收的第一步,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队里给割麦劳力按垄计分,妈为了多挣分,拿出从外公那里学到的割麦本领,总能多割几垄,还遥遥领先。这最累的活儿我妈一干就是一个收麦季。

        最前面是妇女们割麦,再就是跑得快的青年们拉麦,后面是我们放麦忙假的学生跟着拾麦,对这些亲身的经历,我都记忆犹新。

      我妈不是铁打的,她也知道累,但她更清楚的知道夏粮的重要性和收麦的紧迫感。我见妈比别人割得宽,回家就问:“妈,为啥不和别人割的一样多” ?妈对我说:“多割麦多挣工分,还能为种秋庄稼争取时间。太阳是不等人的,它不会因为你哪一块麦没收割,而停下脚步,等你收完麦子和种完秋苗再落山。咱们老农民在夏收当中是耽误不起的,你耽误了收获,你就会耽误秋种时间,耽误了秋种,你下半年的粮食,油料,棉花等等都会减产,弄不好还会因种不上而绝收,这样的话你就意味着要缺衣少食,所以咱们农村人都要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春争日,夏争时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夏收当中,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不能让人家说给自己养孩子,她要自己的孩子自已养。

      最难忘的是1975年8月8日的早晨,这是苍天下过三天三夜的特大暴雨之后,我们村到处是齐腿肚的水,虽然遍地是水,但水位仍然在继续涨。7号夜里,当时爸放暑假也在家,妈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事,和爸商量后,二老没敢让我们睡觉,还有奶和姑也没睡,大概其它家庭也和我家一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只记得我妈把我们哥几个交给了我爸,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拿着手电筒到村口看水情,还有村里的队长,会计,队委会的其它人都一夜未眠。后半夜,当我妈又出去看水时,听到有滔滔水声传来,不仅有这异样的声音,而且村口的水位涨速很快,我妈和村里其它几个人感到事情不妙,第一感觉是必须把睡梦中的村民叫醒。时间就生命,我妈和他们就疯了似的在全村呼喊,让熟睡的人赶快起床,并组织人员往村的寨墙上去,准备避难。我们家听到我妈异样地呼喊也和其它人一道上了寨墙。到土墙上不久,洪水就肆虐了我们村,房屋倒塌,树木冲倒,牲畜家禽流离失所,放眼望去,一片汪洋。

      妈在人群中找到了我们一家,看看人都在,脸上的紧张表情才散去。但爸看见了妈脱口而出,你咋才上来呀,恁大的水!一时着急的爸,竟忘了我们也是听到妈的呼喊声才上来的。

      听完妈说了她在村口的情况,爸才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因为我们村,周围有土墙挡着,就东西两个门口进水,大水进村内比较慢,再有我妈,队委会,队长,会计他们有很高的警惕性,听到喊声的人们往四面分,很快上到了寨墙上。所以经最后统计,我们村只一人因此次洪灾遇难,还是在外走亲戚未归的。除此以外,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特大洪峰面前据不完全统计驻马店死亡人数超过了23万,我村人员伤亡为零。

        后来重建家又把妈累个半死。前半生建的家付之东流了,后半生还要生活,还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住处,一切还要重来。要建房,要用砖,用瓦,哪里弄?做吧!接下来的做砖坯,瓦坯,烧窑,出砖,出瓦,建房,直到住进房里,这一系列的苦力活,妈出的力,流的汗,胜于认何一顶天立地的男人。

      81年姑出嫁,83年奶病故。当时正时逢改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拉开了序幕。无论是我家和集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妈已四十多岁,而且有明显的累伤。家里,地里,场里都要妈一个人忙,爸怕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更怕妈的累伤日渐加重。所以爸就勒令我放弃学业,回家帮忙。此时,妈也很无奈,只有面对现实。

      我既然回来务农了,总得会干农活吧!意识到这一点,妈就下决心教我干活。

我是春季下得学,转眼间就到了收麦的季节。第一天割麦,不知道妈什么时候起的床,等叫我们几个吃饭时,天刚蒙蒙亮,我们吃完饭,妈把昨天就磨好的镰一人给我们一把,她自己一把,我们就下地了。

到了地头,妈知道我没有割过麦,先给我演示一下怎样去割麦,然后要我割几把试试,她在旁边看,看后及时的纠正了我的错误割法,说不能把脚放地太肯前,这样容易被镰刀划伤,要把身子往前弯,还要注意,不要让麦忙扎了眼睛。妈知道其活难干,所以只给我分了三垄,让我实习。而她自己割九垄,爸割六垄,然而到了半响,数妈领先在前,把我和爸甩得很远,纵然我使了全部的力量,在割麦的面前,还是败给了妈。

割麦这种农活的可怕,我体验之后才有更深的感受。我不知道当初我妈是怎样在割麦这项农活上能坚持到现在,还遥遥领先的。

第二天,我勉强起床,起床后再摸摸腰,除了疼,就是酸,再也弯不下去了。妈看我割麦困难了,又恐怕我从小落下腰疼的毛病,就让我和我弟往场里用架子车拉麦。我不会装麦车,妈让我弟扶着车把,然后手把手的教我装车,并且说了装车的注意事项:一,要把麦穗朝里装,这样麦籽不会掉在外面;二,不能把车装偏,那样即不好拉,也易翻车;三,不能把车装的一头轻,一头重,那样的话,拉麦费劲,要两头匀称;四,从开始到快装好车时始终保持一圈高中间低,到最后挑几堆压压车心,装好后用绳煞紧车就行了。

就这样,从种子下地,到苗期管理,再到收获,妈把自己会干的农活全部手把手的教会了我。

妈是个女人家,不会用牲口犂地,耙地,耩地,碾场,还有撒芝麻,这是男人的活。妈就给我找老师教,不几年的工夫,妈就把我陪养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庄稼人了。看着家里有了会干各种农活的男劳力,干什么活都能自力更生,再也不作难了,妈打心眼里高兴。妈始终没忘,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养这句话,并且把她这个座右铭早早地传授给了我,让我先学本实再成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妈,从不知道体恤自己才落上了一身的病。只看见妈在闲下来时用个木棍在自己身体不适的地方这敲敲那敲敲。年少无知的我也不知道关心地问个为什么。

直到看见在平顶山一五二医院病房区的走廊里,挂着的一个玻璃框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才深深地刺痛了我,原来妈是活生生累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看到这行字,我的心像是用刀猛戳了一下,心疼的泪再也控制不住,尽情的在走廊里无声的流淌……

然而见到妈时,还必须擦干泪水,强装笑脸,因为怕妈知道病情,拒绝治疗。妈知道,建个家,太难了!妈不想我们家因她而花太多的钱,再次拖垮这个并不富裕的家。

在一五二医院治疗期间,我们背着妈开了个小家庭会,会上一致通过,趁妈还有时间,决定由老二和爸爸带妈到北京去,一找专家求救,二让妈到天安门广场,故宫这些地方看看,因为妈自从嫁给了爸,为了我们这个家从未出过远门。会后,爸,两个弟弟和小妹妹他们积极筹备治病的费用,我是老大,就负责在医院里的一切事务。在妈生病期间,我们哥几个有个约定,无论怎样,就是一,不能再让妈受劳作之苦;二,用药和按摩尽量减轻妈被病魔折磨的疼痛。

我们小时候,妈背我们。妈老了,用我们的时候到了,必须让妈感受到生儿养女是用来防老的。所以但凡上下楼梯或者要走短距离的路时,我就成了妈代步的工具,稍微长的路坐车。刚开始背妈,一惯争强好胜的妈妈还不愿意让我背,后来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才允许让我背她。

化疗疗程的间隔期,我们出院回到老家, 我背着妈走在村上,左邻右舍都说我们哥几个是孝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没有因此而怠慢过,说我妈有福,干一辈子,值!

2007年春节,是我妈过的最后一个年。村上的人知道我妈有病,陆陆续续来看我妈,给我妈拜年,年老的有,年少的也有。从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过大初一,我家人来人往,接连不断。仨仨俩俩的,送走一群,又来一群,总想多看看俺妈。有的一聊就是半天,竞不顾年前办年货的繁忙。

在农历二十五那天中午,我拿着我和我爱人我们俩个蒸的过年蒸馍,端一碗菜去喂我妈吃饭时,妈说,儿呀,你蒸馍咋不喊我包馍呀,也不知会蒸不……

我强装笑脸说,干了一辈子活,还没干够呀?假笑着喂妈吃完饭,我终于到屋外好哭了一场……

      妈妈性情刚烈,争强好胜。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为了她那个座右铭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经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难,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但有一样能说的清楚,但凡了解我妈的人无不为妈的一生喝彩!

    海阳

发自网易邮箱手机版              《背上的妈》

    一一纪念我妈病逝十周年

      背上的妈被病魔折磨的体重越来越轻了,经常背她,我能感觉得到。我的心情和妈的体重恰恰相反,却愈来愈重。有关妈的往事,就如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

      事情就从我记事时说起吧……

      我们家住在豫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里有奶,爸,妈,姑和我们兄妹四个,爸在豫西一个市里教书,当时我小,在我看来,爸离家很远。

      那时,城乡还未通公交,交通非常不便,我爸每逢假末返程,要步行三十多里地,去县城坐火车才能到他所在的学校,放假回家,亦是如此,不管火车几点到我们县城车站,都要靠步行回家。爸是教师,他知道自己肩上负有多大责任。所以,爸和妈就象是两根铁轨,各自承担着自己肩上的重担,彼此很难分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家乡,劳动力的报酬是不等的。男劳力每天合十二分,早上两分,上午和下午分别五分。女劳力因为要做早饭,所以,早上这两分是没法挣的。而上午和下午,妇女们要喂孩子,还要比男劳力早点儿下班做午饭,队上给她们上午四分,下午四分,每天一个妇女劳力才挣八分。姑刚下学,属于半劳力,挣的分更少。总的来说,我们家整整少了一个男劳力挣工分,而且还是合分最多那位。这样的话,生产队部分人总不乏有人这样说,有男劳力的家给像我家这样,没男劳力的家庭养孩子。其实这明摆的问题别人不说,我妈也知道。所以我妈常常说:“不能让有男劳力的人家说,我们兄妹几个是他们养活的”。

      为了这个座右铭,妈就像一台机器在劳作,早上妈总是起得好早,做完早饭,把饭盖在锅里温着,再去队里上早班,为的是多挣早上的两分。等大家都下班吃饭了,饭也正是不热不凉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三下五去二吃完饭,然后,妈安顿一下生了精神病的奶奶,就又去队里上班了。中午下班顾不上歇一下就忙着做午饭,做完午饭照顾我奶和我们,然后是自己吃吃刷刷再上班。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妈还要在煤油灯下加班给我们哥几个做针线活,总是忙到我睡醒一觉,看看油灯还在亮着,这就是我妈的一天。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当时家穷,没有表,不知道妈总熬到几点,每每看见妈熬夜我就会习惯地问,妈,你咋还没睡?妈总说,睡不着啊。

      那时的农村,机械还滞后,干活基本全靠人力。农村的一句顺溜说得很实际,吃的差,干活苦,风里去,雨里扑,战天斗地薯果腹。逢旱担水浇,遇涝掂锹舞。刮风顾草垛,下雨看草屋。队里排涝,俺妈争先,队里抗旱,俺妈恐后,有两次刮大风,妈想着队里麦秸垛恐怕被风刮散了忙去义务地用土压着,下雨我家的草房漏雨,忙找盆盆罐罐接着,还要往屋里弄晒干的柴火。特别是每逢夏季,雨来得急,走得快,柴火刚晒干,又淋湿了,妈常常为柴火发愁。逢下雨天,有时队上也要忙,这样的话,就顾公,顾不了家了。这些点点滴滴,星期天妈边带我,边干活,天长日久,便耳濡目然了。

      这还不是农民最累的时候,在庄稼人看来,最累的农活,恐怕算是麦收中的割麦了。

        说这个活累,累就累在弯腰上。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泛着金黄,正等着你去收获。你要把你的腰弯到九十度以下才能抓到麦颗的腰部,另一支手拿着镰刀伸到麦的根部往后一拉,然后把割掉后的麦成堆放好,待车拉。不弯腰则已,你这一弯腰,就要了命了,不服气的话你不要认何支点在不干任何活的情况下,弯半天腰再直起来试试。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腿打软就会一起向你袭来,直到把你累扒下为止。正是因为这项农活特别累,而且还是夏收的第一步,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队里给割麦劳力按垄计分,妈为了多挣分,拿出从外公那里学到的割麦本领,总能多割几垄,还遥遥领先。这最累的活儿我妈一干就是一个收麦季。

        最前面是妇女们割麦,再就是跑得快的青年们拉麦,后面是我们放麦忙假的学生跟着拾麦,对这些亲身的经历,我都记忆犹新。

      我妈不是铁打的,她也知道累,但她更清楚的知道夏粮的重要性和收麦的紧迫感。我见妈比别人割得宽,回家就问:“妈,为啥不和别人割的一样多” ?妈对我说:“多割麦多挣工分,还能为种秋庄稼争取时间。太阳是不等人的,它不会因为你哪一块麦没收割,而停下脚步,等你收完麦子和种完秋苗再落山。咱们老农民在夏收当中是耽误不起的,你耽误了收获,你就会耽误秋种时间,耽误了秋种,你下半年的粮食,油料,棉花等等都会减产,弄不好还会因种不上而绝收,这样的话你就意味着要缺衣少食,所以咱们农村人都要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春争日,夏争时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夏收当中,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不能让人家说给自己养孩子,她要自己的孩子自已养。

      最难忘的是1975年8月8日的早晨,这是苍天下过三天三夜的特大暴雨之后,我们村到处是齐腿肚的水,虽然遍地是水,但水位仍然在继续涨。7号夜里,当时爸放暑假也在家,妈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事,和爸商量后,二老没敢让我们睡觉,还有奶和姑也没睡,大概其它家庭也和我家一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只记得我妈把我们哥几个交给了我爸,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拿着手电筒到村口看水情,还有村里的队长,会计,队委会的其它人都一夜未眠。后半夜,当我妈又出去看水时,听到有滔滔水声传来,不仅有这异样的声音,而且村口的水位涨速很快,我妈和村里其它几个人感到事情不妙,第一感觉是必须把睡梦中的村民叫醒。时间就生命,我妈和他们就疯了似的在全村呼喊,让熟睡的人赶快起床,并组织人员往村的寨墙上去,准备避难。我们家听到我妈异样地呼喊也和其它人一道上了寨墙。到土墙上不久,洪水就肆虐了我们村,房屋倒塌,树木冲倒,牲畜家禽流离失所,放眼望去,一片汪洋。

      妈在人群中找到了我们一家,看看人都在,脸上的紧张表情才散去。但爸看见了妈脱口而出,你咋才上来呀,恁大的水!一时着急的爸,竟忘了我们也是听到妈的呼喊声才上来的。

      听完妈说了她在村口的情况,爸才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因为我们村,周围有土墙挡着,就东西两个门口进水,大水进村内比较慢,再有我妈,队委会,队长,会计他们有很高的警惕性,听到喊声的人们往四面分,很快上到了寨墙上。所以经最后统计,我们村只一人因此次洪灾遇难,还是在外走亲戚未归的。除此以外,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特大洪峰面前据不完全统计驻马店死亡人数超过了23万,我村人员伤亡为零。

        后来重建家又把妈累个半死。前半生建的家付之东流了,后半生还要生活,还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住处,一切还要重来。要建房,要用砖,用瓦,哪里弄?做吧!接下来的做砖坯,瓦坯,烧窑,出砖,出瓦,建房,直到住进房里,这一系列的苦力活,妈出的力,流的汗,胜于认何一顶天立地的男人。

      81年姑出嫁,83年奶病故。当时正时逢改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拉开了序幕。无论是我家和集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妈已四十多岁,而且有明显的累伤。家里,地里,场里都要妈一个人忙,爸怕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更怕妈的累伤日渐加重。所以爸就勒令我放弃学业,回家帮忙。此时,妈也很无奈,只有面对现实。

      我既然回来务农了,总得会干农活吧!意识到这一点,妈就下决心教我干活。

我是春季下得学,转眼间就到了收麦的季节。第一天割麦,不知道妈什么时候起的床,等叫我们几个吃饭时,天刚蒙蒙亮,我们吃完饭,妈把昨天就磨好的镰一人给我们一把,她自己一把,我们就下地了。

到了地头,妈知道我没有割过麦,先给我演示一下怎样去割麦,然后要我割几把试试,她在旁边看,看后及时的纠正了我的错误割法,说不能把脚放地太肯前,这样容易被镰刀划伤,要把身子往前弯,还要注意,不要让麦忙扎了眼睛。妈知道其活难干,所以只给我分了三垄,让我实习。而她自己割九垄,爸割六垄,然而到了半响,数妈领先在前,把我和爸甩得很远,纵然我使了全部的力量,在割麦的面前,还是败给了妈。

割麦这种农活的可怕,我体验之后才有更深的感受。我不知道当初我妈是怎样在割麦这项农活上能坚持到现在,还遥遥领先的。

第二天,我勉强起床,起床后再摸摸腰,除了疼,就是酸,再也弯不下去了。妈看我割麦困难了,又恐怕我从小落下腰疼的毛病,就让我和我弟往场里用架子车拉麦。我不会装麦车,妈让我弟扶着车把,然后手把手的教我装车,并且说了装车的注意事项:一,要把麦穗朝里装,这样麦籽不会掉在外面;二,不能把车装偏,那样即不好拉,也易翻车;三,不能把车装的一头轻,一头重,那样的话,拉麦费劲,要两头匀称;四,从开始到快装好车时始终保持一圈高中间低,到最后挑几堆压压车心,装好后用绳煞紧车就行了。

就这样,从种子下地,到苗期管理,再到收获,妈把自己会干的农活全部手把手的教会了我。

妈是个女人家,不会用牲口犂地,耙地,耩地,碾场,还有撒芝麻,这是男人的活。妈就给我找老师教,不几年的工夫,妈就把我陪养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庄稼人了。看着家里有了会干各种农活的男劳力,干什么活都能自力更生,再也不作难了,妈打心眼里高兴。妈始终没忘,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养这句话,并且把她这个座右铭早早地传授给了我,让我先学本实再成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妈,从不知道体恤自己才落上了一身的病。只看见妈在闲下来时用个木棍在自己身体不适的地方这敲敲那敲敲。年少无知的我也不知道关心地问个为什么。

直到看见在平顶山一五二医院病房区的走廊里,挂着的一个玻璃框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才深深地刺痛了我,原来妈是活生生累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看到这行字,我的心像是用刀猛戳了一下,心疼的泪再也控制不住,尽情的在走廊里无声的流淌……

然而见到妈时,还必须擦干泪水,强装笑脸,因为怕妈知道病情,拒绝治疗。妈知道,建个家,太难了!妈不想我们家因她而花太多的钱,再次拖垮这个并不富裕的家。

在一五二医院治疗期间,我们背着妈开了个小家庭会,会上一致通过,趁妈还有时间,决定由老二和爸爸带妈到北京去,一找专家求救,二让妈到天安门广场,故宫这些地方看看,因为妈自从嫁给了爸,为了我们这个家从未出过远门。会后,爸,两个弟弟和小妹妹他们积极筹备治病的费用,我是老大,就负责在医院里的一切事务。在妈生病期间,我们哥几个有个约定,无论怎样,就是一,不能再让妈受劳作之苦;二,用药和按摩尽量减轻妈被病魔折磨的疼痛。

我们小时候,妈背我们。妈老了,用我们的时候到了,必须让妈感受到生儿养女是用来防老的。所以但凡上下楼梯或者要走短距离的路时,我就成了妈代步的工具,稍微长的路坐车。刚开始背妈,一惯争强好胜的妈妈还不愿意让我背,后来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才允许让我背她。

化疗疗程的间隔期,我们出院回到老家, 我背着妈走在村上,左邻右舍都说我们哥几个是孝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没有因此而怠慢过,说我妈有福,干一辈子,值!

2007年春节,是我妈过的最后一个年。村上的人知道我妈有病,陆陆续续来看我妈,给我妈拜年,年老的有,年少的也有。从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过大初一,我家人来人往,接连不断。仨仨俩俩的,送走一群,又来一群,总想多看看俺妈。有的一聊就是半天,竞不顾年前办年货的繁忙。

在农历二十五那天中午,我拿着我和我爱人我们俩个蒸的过年蒸馍,端一碗菜去喂我妈吃饭时,妈说,儿呀,你蒸馍咋不喊我包馍呀,也不知会蒸不……

我强装笑脸说,干了一辈子活,还没干够呀?假笑着喂妈吃完饭,我终于到屋外好哭了一场……

      妈妈性情刚烈,争强好胜。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为了她那个座右铭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经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难,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但有一样能说的清楚,但凡了解我妈的人无不为妈的一生喝彩!

    海阳

发自网易邮箱手机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