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明明今天就是最好的时候。
这是奕晴昨天对我说的话。
老实说,我挺惭愧的,来小灶群那么久了,认识的人都没有几个。虽然也总想着要跟大家分享些什么,却一直都没有行动。
明明今天就是最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天呢?
那么,开始罢。
以上,写给过去的自己,也写给还没开始的你。
先说一句大实话:
当你知道却做不到的时候,其实比不知道还要可怕,因为当你自以为知道了,就不会再去认真对待了。
所以啊,一切道理都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让功效最大化。
今天的晨读感悟其实想把两天的内容连在一起说,因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不止是单单7个习惯那么简单。
七个习惯分别如下: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其实所谓“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并不是分开独立的7个习惯,而是一个完整的成长流程。
积极主动是每个想要成长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没有主动进步的想法时,后面的一切方法论都免谈。
以始为终,定下要达成的目标,是有效成长路径上不可或缺的,没有目标就只会像失去灯塔指引的船儿,孤零零漂泊在海上。
要事第一,是做事的准则,帮你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尘世中调整方向,让你分清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这三个说是习惯,不如说是与人相处的准则,帮你营造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在主动心态的驱使下,定下目标、行为方式、处世标准,才能更好地达到“不断更新”的状态。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遇到了瓶颈,大多都是因为其中的某一步出了问题。
下面,讲几个我自己的故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据说表达自己的声音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文字)
1.积极主动
我一直觉得自己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可是在不少事情上我又没有足够的主动性。比如说:我与小灶群。
说起来,小灶群里的小伙伴们跟我熟悉一些大概只有“班长大人”飞跑的toto了,我们相识还得追溯到4月份的读书征文,三本书分别是《在对的时间作对的事》、《精要主义》、《做,就对了》。
后来,我想做一次分享,跟toto就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当然啦,那会儿分享没做成,因为后来一忙起来,就搁浅了。
再然后我们还聊过思维导图、写作等,这种朋友之间的交流体验真得很棒!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你看,如果没有第一次的积极主动,我大概会错过一个很nice的朋友。
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收获更多的小伙伴。
当然啦,这需要我拿出更多的主动性才行。
2.以始为终
晨读中举了一个写作的例子,深以为然。
我的职业是编辑,每天的任务就是读书、写字。写得多了,有时候就会打腹稿,先想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记下来慢慢补充,最终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好处在于,你的文字会很有逻辑,很容易让读者跟着你的节奏走。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可能同一种类型的文章写得久了,会形成套路。
关于文章的套路,有机会我会跟大家单独做一次分享,毕竟在写作初期,套路还是很有价值的。只不过当你写得东西足够成熟时,套路就会变成束缚你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瓶颈”。
所谓“我手写我心”,在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比起“迎合大众”,我更建议大家写“自己”。
因为只有你心里想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感人的。
3.要事第一
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十分清楚,只是做起来很难,原因在于很多“明明很重要”的事看起来都“不那么重要”,很奇怪不是吗?
起初我也这么觉得,可是当你真正想明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承担每个选择所对应的后果。
这时候,如果你再次面临选择,你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你今天所作出的选择,其实构成了明天的你。
4.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
这三点其实可以拿到一块儿说,因为都是与人相处的准则。
参加工作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沟通”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羡慕一些我们称之为“圆滑”的人。
可是事实上,这些“圆滑”的人不过是比我们更清楚“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该说什么样的话”罢了。他们只不过更懂人性,更明白别人的需求罢了。
我们做不到,所以才会看不清这样的人。
当然了,凡事也都有个限度,过了头就成了“阿谀奉承”了。
如何拿捏这个度,我做得还不好,只是知晓了其重要性而已,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一起努力吧!
5.不断更新
每个小灶群的成员应该都看到了,我们是如何从开始走到现在的,这就是“不断更新”在我们身边最好的印证。
虽然道路长且阻,但我们急不得,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慢慢来,一定会比较快!
加油吧!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