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细心观察会发现身边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学习非常认真也乖巧懂事,但是好像无论如何努力,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学习天赋吗,还是因为他真的很笨?其实,都不是。孩子学习的好坏主要来源于自信心,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对学习环境产生了不适应性。而这些原因很有可能是家长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造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笨。
哪些坏习惯容易让孩子“变笨”?
1、关于吃饭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早起的习惯,自然而然早饭和中饭就一块吃了,但是小孩不好好吃早餐的话,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头晕恶心的症状。那小孩一上午都会没有精神,影响整个上午的学习和活动。
另外,孩子的每一顿饭都不宜吃的太饱,吃的太饱的话大脑容易迟钝,长时间下来,孩子的脑细胞会出现早衰,智力也会下降,从而越来越笨。
2、关于睡觉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在晚上熬夜看电视或者是工作,为了不让孩子吵闹,便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让孩子看电视,家长熬夜到几点孩子就陪同到几点。孩子经常熬夜晚睡,对于他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要知道长期晚睡熬夜,脑细胞工作就会降低,记忆力也会慢慢地衰退,所以再聪明的人也是经不住熬夜的。
3、关于阅读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一个人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人是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的。而一个经常思考的人,大脑细胞必定处于活跃状态。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口口声声要求孩子多看书,自己却当着孩子面玩手机、打游戏,以为自己的行为跟孩子没有任何关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父母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一个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看报的父母,在家里摆放着图书的父母,一定会有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家里没有一个学习的环境,孩子也一定不喜欢阅读。
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长期不动脑,就会加速大脑衰退,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迟钝了。
4、关于批评教育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但孩子一犯错,就大声呵责或体罚,反而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孩子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你的吼叫当时的确能吓住孩子,让孩子安静下来,不知所措。
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让孩子很好地认识到错误,而且孩子情绪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严厉苛责和体罚是会降低孩子智商的,父母得注意了。
5、关于谦虚
不知道各位妈妈有没有遇到这种场景:
妈妈A:“这是你家孩子啊,看着就很机灵,学习成绩一定很好吧,是个好苗子!”
妈妈B:“你过奖了,我们孩子有点笨,成绩也一般啊,没有你家孩子聪明。”
父母会在其他人面前表示谦虚,然后说自己孩子的“坏话”,虽然大人清楚这个意思,但是孩子太小,不能理解深层次的意思,直接收到:妈妈说我笨。
如果长期接收到这种信息,那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很笨,慢慢的就变得消极了。
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措辞,不要经常在他人面前贬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