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对于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不得不为。但一提到备课,有的教师要么是直接买一本优秀教案照着抄,要么就直接在网上打印下载电子档,以备学校检查之用。至于有的学校要求用固定的模板进行集体备课,老师们也是把自己下载的教案按学校要求的模块进行复制粘帖。如果一定要有二次备课的话,也不过是在复制粘帖的基础上再勾勾画画批批而已。大数老师的操作差不多以上几种。我在实际中见到的也大概以上几种。
而吴松超在《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有一篇文章《备课新主张:写教材文章》,读了以后,完全刷新了我对备课的认识。
吴老师首先提出了,教师需树立新的观念:以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的方式备课,写教案。然后提出了于漪老师所总结的"一课三备"。即先动员和检验自己的脑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及价值观来备课,写教案,就是独立备课。其次,参考辅助资料,在对比中完善教材,提升教案。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自己备课的质量,总结经验,查缺不漏,拉长短板。紧接着,吴老师还谈到了充足的课堂准备必须包含的五点要求:
1、要有准确合理的课堂目标,或者直接以学生目标、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来体现。
2、充足的教学内容或者资源。以支持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
3、预设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课堂推进有程序和步骤安排。
4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5、学生学习目标或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评价、反馈与补救安排。
而在这5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个目标是需要老师自己下功夫和动脑筋研究的,而很多人直接照搬教参。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考虑是否符合他们的水平层次,也没有考虑过教参上的目标是否易于评价反馈。而拟定出适合的课堂目标有一些基本的前提要求,比如熟悉课程标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做了以上分析后,吴老师提出,把教材当成文章,围绕5个备课目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储备,最后把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当然,没有必要把每一节课都写成教材解读,时间、精力也不允许,但是对于难教的课,每学期认真写上两三篇一定会受益匪浅。
仔细想想,把一篇教材的方方面面吃透,写成教材解读文章,何愁上不好呀。看来,这个方法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