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 | 平等意识:“有文化”的一个指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做个有文化的人。什么是“有文化"?这是个太大的话题,我深知自己还没有把握它的能力。但结合最近读的两本书,我想有一个特征是必要的——具备平等意识,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能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

第一本书是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英文名Great State Needs Bigger City。梁建章教授给这本书的点评是:“击中了中国经济失衡的症结——限制人口流动导致的各种扭曲和不平等”。结语中陆铭教授写道,“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刚上大学的时候,听来自农村的同学说,中国的发展剥夺了农民,我曾经无法理解。”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每每听到父亲说农民做了多少牺牲,我都觉得他像祥林嫂一样,难道他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好吗?我没有意识到,我对这种不平等的无感,是由于我作为个体脱离了那样的命运,然而作为一国人口的两部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间的不平等依然根深蒂固。

第二本是哈维兰等人编著的《人类学:人类的挑战》。在种族和种族主义一章,读到了西方学者从18世纪开始人为地制造出来人种阶序,此后这种人种优劣学说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基础。比如20世纪初西方的“人类动物园”和“人种博览会”;忽视教育背景,通过IQ测试“证实”白人在智力上有生物性优势;忽略经济、医疗条件等社会因素,把非裔美国人与白人相比较高的心脏病死亡风险归因于生物性差异。人种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社会学概念,在生物学上得不到支持,不同肤色族群间的基因总体差异仅有8%,远小于同一族群中的个体差异。21世纪,我以为这些不文明的历史已经远去,然而也就在2020年,疫情中在海外的同胞除了抵御病毒,还受到种族歧视甚至人身安全的威胁。

具备平等意识,结合当下而言,就是当一些人可以安心隔离在家时,要理解那些为了生活、为了责任不得不出去工作的人,对于那些意识不到隔离和戴口罩的重要性的人,要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使他们没有机会得到这些知识。当理解了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时,就能明白指责和歧视,都是犯了何不食肉糜的错误。

身份是晚近的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中国不是移民国家,不存在由于肤色而带来的身份认同和不平等问题,但是我们何尝不存在由于各种身份差异而带来的不平等?你是北京人,ta是河南人;你是城市户籍人口,ta是外来务工人员;你是高级白领,ta是环卫工人……

一个平等的社会,不是收入的平均,而是机会的平均,除了按劳分配激发社会活力,也按需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美国宣扬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不是不好,问题在于并没有真的实现。一个社会里有文化的人多了,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为这个社会是文明的。如果把文明看成中性的存在,那人类历史上确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但如果将文明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将平等看作文明社会的指标,那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免令人失望。

在这个还不平等的社会里,一个有文化的人,即使推不动向全民、全人类福祉前进的历史车轮,但绝不做既得利益体系的维护者,当更多人放弃了不平等的观念,这车轮前进的阻力才会消失,进而一个平等的新秩序才能形成。

2020年4月23日于我的阳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8月30日,网剧《白夜追凶》正式上线优酷土豆首播,出人意料的口碑直线飙升,豆瓣评分从最开始的8.9,历经...
    Cody_ad48阅读 219评论 0 1
  • 俗话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人士,往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生命如河,勤快如水,只有辛勤的劳...
    唐春元ok阅读 332评论 5 12
  • 海水淡化水质标准是有明确的规定的,那就是含盐量小于700mg/L即可饮用,而海水淡化设备淡化出来的淡化是国标...
    瑚楊AFPMCC阅读 1,473评论 0 0
  • 1、听。不打断,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要做过多的价值评判。 2、正面表达:有话好好说,有话正面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能说...
    海天一色_d900阅读 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