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孩子谈笑风生这个世界的多彩和美好时,是不是也忽略了美好的对立面,真善美固然美好,但依然要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不止有“善”,也会与“恶”相遇。
-01-
自我保护该是孩子的必修课
自我保护该是我们一生遵循的课题,因为残忍的不美好时有发生。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天真”,对于世界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好奇”,我们成长时都在被教育要宽容,要仁慈,要友善,渐渐长大后却发现,四处都可能潜藏着危险,提防才是对自己与生活的宽容。
小时候,孩子们成长在荫庇之下,父母为我们阻挡着看得见的一切伤害,可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与危险是不是就会在下一秒来到他们身边。如果可以,请让保护比伤害更早地履行它的使命。
-02-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儿时的经历是成长的启蒙,小时候的“保护意识”将成为他们日后的武器。在他们抓紧你的手时,请牵紧孩子的手,并告诉他们,警惕不是夸张坏事,万无一失的生活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无论是假期还是平日,做好这些,有备无患。
安全电子设备该是日常必备
孩子的步子再小,也可能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方向。GPS不仅可以用来指路,也可以明晰孩子所在的位置。使用APP以GPS为工具,时刻清楚孩子所在的位置,当孩子出行时,在他们的手表、钥匙链、书包等地方装上紧急呼叫的设备,也能让孩子最快地实现呼救脱险。
- 专属暗号是与家人联系的纽带
就像看到sos是呼救信号,110是报警电话一样,与孩子设置家人间的专属暗号,在陌生人前来搭讪时,教会孩子向对方提问,以便更清楚地分辨对方的意图。模拟场景,让孩子牢记说出暗号是判定的第一步。暗号是与家人或是亲近的人联系的纽带,也是陌生人难以接近的围墙。
- 聪明地呼救该是重要技能之一
小时候的安静或许是最不牢靠的防范,孩子作为弱者,学会呼救是重要的求救方式之一。当面对坏人的拉拽时,学会勇敢地呼喊,向周围的人求助。
- 陌生人不要轻易靠近,熟人也别轻易相信
“相信熟人”并不正确,“远离陌生人”该是习惯,小时候就要让孩子认识对方的“陌生行为”,决定应对措施。当孩子并没有完全的判断能力,告诫他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话,也要向家长主动告知自己的行程,更不要因为突如其来的好奇,而与素未谋面的网友见面。
- 泄露孩子的信息,可能是危险的来源
信息的不安全藏着太多的危险,当孩子开始接触互联网,请让他们记住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姓名、家庭地址、个人定位等更是不要随意透露。
-03-
你们要为自己做些什么
危险的降临从来与年龄无关,长大的危险或许就在不经意之间爆发。长大后,父母无法在身边时时刻刻保护着你,当“你的命成为你自己的”之时,请你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 清醒的防范意识比手机更让你安稳
当你决定一个人住,请务必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安全做好判断。始终保持防范意识会让你的生活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选择安保成熟的小区,一定要安装全方位的监控,不得已的夜路独行一定要顾全左右,保持头脑的清醒,它比你低头玩手机更能保护你。
- 遇到危险学会机智的柔和
过激的行为大多来源于被激怒,丧失理智的后果比灾难更可怕。曾有数据显示,至少有70%的女性受害者曾在遇险前与犯罪嫌疑人有过激烈的争吵。遇到危险,先学会思考与周旋,比过激的举动更容易保全。
- 永远不要丢了你的细心
细心是独立的基础,它也让你变得更强大。出门前关好门窗开关,出门后反锁好门,时刻警惕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细心的人会在任何时候保持警觉,并会更容易察觉到身边的蛛丝马迹。
- 危险的熟人比陌生人更可怕
我们早已熟知陌生人的危险,却会对身边的熟人降低提防。可现实中熟人的伤害远超于陌生人,学会保持三分的安全距离,是成熟与保护的标志。
保护自己不是说着玩的,保护两个字反而在现在变得格外严肃。任何年龄,任何时刻,保护都会为我们的人生穿上铠甲。学会保护,才是人生中最该修炼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