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思政教育课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举全校之力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建军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长期以来备受重视,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指明了科学路径。

完善机制,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组织能否高度重视是思政科建设开展质量的关键。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有助有健全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思政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科建设、教师队伍、评价制度、激励政策、经费保障、资源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指导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综合改革方案,以此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和素质规模。发挥教师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就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标准,做好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师先锋力量的大文章。把培育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长久之计,坚持“稳引培”综合施策,选育更多思政课名师,建设更多名师工作室,搭建更多思政课教师挂职锻炼、培训提高的平台。要树立“模范之师”的“标杆”意识,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有效做法,把发挥思政课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校样板学院,让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能成为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的楷模。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在坚持正确方向、凝聚主导力量、强化组织发动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贡献人民大学新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