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起写文章要起承转合,可何谓起承转合?却不得其法。找寻时觅得一个常用的例子,是王安石论孟尝君的一篇短文。其被称为短篇中之极则,尺幅中具有万里波涛之势,现转述如下: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也因此归附于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这是起。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这是承。
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这是转。
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这是合。
对于这个划分,我是不敢苟同的,这使我本来就一团浆糊的脑子更加混乱了。由此便继续寻找例子的出处,便寻到了《作文十九问》这本书。
-1-
《作文十九问》是台湾成就很高的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作品,其宗旨是为青少年写作入门释疑解惑。全书采用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在议论文、记叙文、诗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因为一开始就存着偏见倒使我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完了全书。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写作指导书,没错,是非常有价值!
它用有趣的例子和常见的疑问不断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在不经意间刷新你的写作观点、不断跳出写作的误区,对初学写作的朋友很有帮助。但也因其过于随和的问答风格导致有些拉杂,观点不成体系,珍珠散落一地,很容易看完出现那种狗熊掰苞米的效果。
为此我进行了一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书大致从作文的立意、结构、写作方法、文学的作用和价值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四部分我觉得意义不大,文学的价值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反正喜欢的总会去喜欢,不喜欢的也终归不喜欢,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前三个部分。
-2-
作文当先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是味同嚼蜡还是余韵悠长全靠立意。
我们来看唐诗《游子吟》中的句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读到此处读者即便不会感到无聊,也绝对不会有任何震动,因为这只是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再现而已。如果接下来再描述些准备什么吃的啊、用的啊仿佛也顺理成章,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笔锋忽的一转直接开始了文章的升华,出现了那句震撼人心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几乎是一下子就把生活小事拉高到了母爱的层面, 并马上形成一种令人肃穆,潸然泪下的效果。
最后一句就是立意,传言说《游子吟》是诗人先得了这最后一句,又倒着补上了前两句。不知传言是真是假,可这手法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立意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文体。笼统的分,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种:叙述、议论、诗。小说散文就适合以叙述为主,杂文鸡汤当属议论,至于诗单成一体就不解释了。
在叙述方面本书介绍了几个行文结构的公式,以为那些胸有千言却无从下笔的朋友作为抓手。
公式以三段式为主,本质上大同小异,分别是:目标——行动——干扰;情绪——干扰——情绪改变;刺激——思考——决定;赞成——反对——调和等。
拿唐诗《春晓》为例,就符合“情绪——干扰——情绪改变”这个结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心情明朗;“夜来风雨声”,这是出现干扰的事件;最后“花落知多少”,这是情绪的改变。最终心情由明朗转为阴郁。
其实这些公式并不深奥,只是借此引导一下发散的思维以便成文,而且我们的真实行为本来就是这样运行的。
比如你去追求一个美女,周末戒了斋、沐了浴买了一大堆鸡腿准备表白。可就在你刚要下跪时,她旁边的一个男同学却抢先一步拿出了鲜花(目标——行动——干扰);瞬间你激动、忐忑、害羞的心情全部崩塌,变成一副失魂落魄外加搞笑的心情(情绪——干扰——情绪改变);在这个打击下你开始认真思考美女的品味,并决定还是再给她一个吃鸡腿的机会(刺激——思考——决定);可最终美女还是明确表示她喜欢鲜花,你只好表面上赞同她的决定,心里却觉得过日子还是得靠鸡腿,但是你没再出声,只是低低的说了声我以后还是你最好的朋友(赞成——反对——调和)。你看这完全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暗恋小故事,顺其自然的发展便用上了所有的公式。
说完叙述,我们再来看议论文。在议论方面,该书为读者明晰了很多概念,看时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比如议论文就是说出大家都需要却又没想到的意见,此意见既是大家共同能接受的意见,又是隐藏于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见解。
我们回忆网络的爆文,选材多是符合这条定义的。而在论述的方法上,本书却没有过多提及,仅简要地提到了“概念——定义——否定定义、直线推理至极致产生荒谬”等几个破题的方法。
本书还写了一些关于诗歌欣赏的观点,并不是很系统,大约可以管中窥豹,有所启发。
-4-
除了建设框架,本书在内容的细节创作上也介绍了一些可用的小技巧。比如如何将一个简短的想法“吹”大成文章,如何运用因果关系不断勾连推进情节,如何准确的用词,比喻这种修辞到底应该是什么风格又服务于什么文体,蛇衔其尾产生余味等等不一而足。
而开始提到的起承转合,也是成文的技巧之一。书中介绍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例子,大多精彩,只是这个起承转合却不是很贴切。按其所说:“起”即开头,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承”即接着往下发展,让“起”的部分充分起来;而“转”是变化,是不同的观点或事件;到“合”是最后的结论或者最后的结果。
依此来看,第一句前段“孟尝君招贤纳士,贤士因此归附于他”即为起,后段“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从秦国逃脱”是为承,第二句开始“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应为转,而最后“贤士不归附他”的结论是为合。
-5-
写书评既是为大家介绍好书也有自己学习探讨的初衷。都说写作辛苦,可这苦又有不同的滋味。同是写文,写自己喜爱的内容就快乐,为了应付生活就烦闷。虽甘苦自知,但写作总是有莫大的好处,可梳理思想,增长能力,练的多了也许会成为一门手艺,凭此吃饭也未可知。欢迎大家来一起探讨。在这个人人都可发声的时代,靠写作生存的机会要比该书写成的年代大了许多,这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机会,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