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部关于临终关怀的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5名生命仅剩下不到一年的癌症临终患者面对死亡的态度。当时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五位当事人都已经去世了,或许是出于好奇又或许是出于什么别的缘由,就想看看将死之人到底是怎么积攒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死亡的,因为一想到死亡我的心脏就会因为恐惧而莫得颤抖一下。死亡从来都不是容易谈论的话题,但对于临终患者而言,却不得不面对。
《生命的礼物》不仅从将死之人的角度看待死亡,还让我们看见了他们最亲近的人对待他们死亡的态度以及如何度过他们离世之后最黑暗的那段时光。昔日的亲密无间在一方离世之后变成另一方上瘾的毒药。一栋房子、一件家具、一件衣服、一副眼镜、一本书、一支笔,一片落叶都要狠狠拉扯在世之人的心脏。但时间真的是个好东西,漫长的黑暗终将过去,阳光终将会洒满整个大地。读完这本书对死亡,对活着有了更深的感悟。
女主人公玛丽莲被确诊为骨髓癌后为了延长一丁点生命一直在化疗,她觉得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但到了后期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让她无时无刻不活在身体的痛苦之中。是终止治疗还是尝试新方法?这是玛丽莲对死得其时问题的思考。“很多人死的太晚,另有些人则死得太早。人应死得其时”。怎么样才算是死得其时,为了延长生命而继续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有意义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玛丽莲选择了放弃延长生命,追求生命最后时光的质量,她决定好好与这个世界告别。她回顾了她以往的整个人生,最终结论是活得充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告别。死得其时就是在了无遗憾后安详、体面得死去。
试想一下,如果明天你将离开这个人世间,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你知道明天将离开这个人世间,你还会做那个选择吗?
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第一个词是“亲情”。我最后悔的就是在“亲情”里面没有充分表达,没有与父母兄弟姐妹深度沟通过,这让我与家里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灰尘,总是有些小心翼翼。这让我想起了《活着》这本书,主人公富贵对得起所有人,唯独亲情羁绊太深,无法分得清对得起还是对不起,纵使富贵最后孤身一人但亲情一直都是富贵活下去的信念。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寻活着的意义,可能到最后抛开一切真的会发现亲情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活下去的信念。所以,请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不要到临终时留有遗憾。玛丽莲的故事告诉我:死亡可以促使我思考如何活得无怨无悔。我现在做得所有选择都应该是为了到临终的时候回顾一生都可以无怨无悔,然后死得其时。
欧文亚隆面对妻子与疾病斗争但还是在一点点失去她时痛苦不已,甚至在妻子去世后一度不能离人。昔日的甜蜜回忆填满了生活空间的每一处地方,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在回忆和现实之间来回切换,巨大的落差压垮了这位存在主义心理大师,让他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回头。但只要活着,生活就得继续,这或许也是活着的意义的一部分。生活推着我们往前走,往前看。欧文亚隆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慢慢从妻子去世的事实和悲伤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