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爱生气的你
1.愤怒的根源:非理性信念
——他怎么可以这么不考虑我的感受!这真是太糟糕了!
——怎么会有这么不靠谱的人!能不能给我办好一件事?
——怎么能这么做呢?这真的太过分了,受不了这样的人!
——这种人实在太糟糕了!不配过上好的生活,一定会受到惩罚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的脑海中,应该也曾经闪现过这样的念头吧?回忆一下,闪现这些念头的时候,你是不是正处在暴怒的状态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说,上面的这些念头,叫做非理性信念;而这些非理性信念,正是你愤怒的根源。
为什么说这些念头是非理性的?因为你的这些想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倾向于将这些“不良”的行为,与他人的人品挂钩。
——一个人如果没能及时关心到你,他就是一个冷漠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把一件事情办好,那他就是一个能力不行的人;
——一个人如果做了在你看来“出格”的事情,他就是个人品有问题的人;
——一个人如果做了伤害你的事情,那他就该死,应该打下十八层地狱。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时候,问题或许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以偏概全的。
2.愤怒公式:A×B=C
在这里,A代表不利事件(Activating Experience),B代表信念体系(Belief),C代表你的情绪结果(Consequence)。
举个例子:
你怀孕在家,突然很想吃肯德基辣翅,自己又懒得拿手机点外卖,于是就撒娇让你老公出门替你去买。你家老公乐呵呵地出去了,结果买回来一堆奥尔良烤翅,还顺带在隔壁星巴克给自己要了一杯焦糖玛奇朵。
你是猪吗?你不知道我最喜欢吃辣翅?我现在想吃的是辣翅,不是烤翅!你是猪吗?知道我怀孕不能喝咖啡,还买咖啡回来自己喝来刺激我?
于是,你就很生气。
在这个例子里,你家老公把辣翅买成烤翅,然后自己买咖啡喝,就是不利事件A;从这件事情判定他不够体贴,是个不会替别人考虑的人就是你的信念体系B;你变的很生气就是情绪结果C。
怎么办呢?
阿尔伯特说,在A成为既成事实不可更改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调整B,来改变C,即愤怒情绪的大小。
也就是说,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的信念体系。你可以通过调整你的信念体系,来达到不生气,或者少生气的目的。
3.改变的办法:将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健康信念)
什么是理性的信念呢?
阿尔伯特认为,非理性信念就是一种“强迫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的想法。理性信念用的是“最好如何”的表达方式,而非理性信念用的是“命令”的表达方式。当你受到冒犯时,理性信念产生的是健康的负面情绪;非理性信念产生的是愤怒情绪。
转化的根本是什么?
摒弃将事情想得过于糟糕的想法以及强迫性思维是根除愤怒、怨恨、暴怒情绪的根本。
阿尔伯特建议,你可以多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为何我不能忍受不公平的对待?”
“为什么我不能忍受他人的行为?”
如果你能经常这样质疑自己,多训练自己,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非理性的信念,就能转化成下面几个健康的,理性的信念:
——这样很不好,但也算不上最糟糕。
——我可以忍受这种不公平,虽然我不喜欢。
——他们不是坏人,虽然有时候做事不是太靠谱。
——他们要是对我公平一些就好了,虽然这不是他们必须尽到的义务。
有了这样的转化,相信你应该不会那么生气了。
4.书中金句(直接复制自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控制愤怒》)
(1)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之后。这样你就不会迁怒于父母,不会怪罪整个的大环境……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愤怒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失去原本亲密的人际关系。
(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他人也许真的想惹你生气,但那通常都是你自己让自己生气,是你关于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让你生气。
(4)当你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愤怒时,往往将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人等同起来,然后全面否定他们,这是一种过度概括,起到误导作用,以非黑即白的思维来评价人肯定不正确。
(5)焦虑,源自你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而愤怒,源自你对他人的非理性信念。通常而言,产生愤怒的非理性信念,会责备他人,产生焦虑的非理性信念,会责备自己,而产生抑郁的非理性信念,有时会责备客观条件。
(6)当你开始发怒时,重复你自己想出来的应付困难的理性话语,你可以将这些话语写下来、录下来,碰到糟糕情况时,你会用得上。
(7)你要接受一个“有着愤怒情绪的自己”,尽管你要承认愤怒这种情绪本身是错误的,但不因此而认为自己不好,你没有必要因此自责,人都会犯错,你有犯错的权利,有让自己生气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