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水之滨,一望是襄阳。2800多年,这是襄阳的建城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襄阳成为了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集中地,古城文化的代表地和汉水文化核心区。这里是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商贾云集的汇聚之所,名士荟萃的登临之处。
襄阳曾名襄樊,现市区有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三个区,襄阳古城在襄城区。秋日,午后风轻,我们过汉江彩虹大桥,沿柳树成荫的滨江大道一路东行,踏上了这片历史厚重的古城。
襄阳连接吴越,西通巴蜀,北接中原,南达湘粤,自古便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衡”之美誉。襄阳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史书记载,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历史上的襄阳,经过无数金戈铁马,无数江湖儿女在此留下热血、热泪。史料记载,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
襄阳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依旧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风情,不仅见证了襄阳古城的辉煌历史,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他们心中的安全屏障。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但如今除临汉门及一侧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外,大多已是重新修复的。
在城墙的脚下,是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它如同一条巨龙,环绕着古城,为这座城市的防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条护城河被誉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整个护城河宽阔幽静,碧波荡漾,犹如绿色长龙,护卫着襄阳古城。
站在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摇曳生姿。而河面上,偶尔会有几只白鹭飞过,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叫声。这条护城河,不仅是襄阳古城的守护者,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襄阳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
我站在临汉门城楼之下,抬头仰望这道历经沧桑的军事屏障。自汉代始建,明代重修,它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
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整个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至今完好如初,令人为之赞叹。
这座巍峨的城门,是古城的北门,也是窥探其灵魂的最佳起点。自临汉门深邃的城门洞而入,深邃的券门像一位沉默老者的口,门洞下的石板路,被无数双脚磨得油光水滑,在秋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幽光。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进了古城,去亲身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脉动与魅力。
从临汉门登上古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美景尽收眼底。古老的房屋、青石板路、古朴的街巷,都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城墙极其宽阔,据说可以跑马行车,如今却成了游人漫步的佳处。我沿着城墙漫步,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三三两两的游人,或拍照,或闲谈,孩子们欢快地跑过,笑声清脆,却并不觉得吵闹,反而给这古老的城池增添了几分生机。
古城墙西北角有座纪念亭,内塑韩夫人石雕像,她衣袂飘飘,目光坚毅地望向北方。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大型石匾上嵌着三个大字:“夫人城”。城墙下有一碑刻,记载着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此城的故事。据襄阳史记记载,东晋时凉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前秦军队来攻,朱序的母亲知道襄阳全城最薄弱的地方属于西北角,就带人在这里新筑城墙,后来正是因为朱序的母亲这段新筑的城墙,击退了来犯的敌人。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将襄阳城西北角这一块称之为夫人城,一直叫到今天。
夫人城所在,是城墙的一个拐角,视野极佳,汉江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不远处拐了一个大弯,浩浩汤汤,流向天际。杜审言在《登襄阳城》中所描绘的“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的雄浑与壮阔。用在此处,竟是如此贴切。而背后的山峦,则如同守护神一般,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从临汉门往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襄阳北街,这条充满了浓厚历史气息的街道,连接着古城墙和昭明台。两边商铺林立,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我仿佛能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每块石板都散发着温润的光泽,那是无数行人匆匆或悠闲步履的印记。
除了襄阳北街,管家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也是襄阳的一个文化聚集区,这两条“姊妹街”共同构成了具有襄阳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
管家巷原是襄阳的一条古老街巷,明清时期,“半城烟火半城诗”是它的写照。如今的管家巷林立的店铺,飘扬的旗幡,以及摩肩接踵的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管家巷充满烟火气,众多商铺、餐馆和小吃店,襄阳老字号的特色风味美食,襄阳牛肉面、黄酒、南漳猪油饼等,舌尖上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最勾人的自然是襄阳的美食招牌襄阳牛肉面的味道,浓郁的牛肉汤香混杂着牛油的醇厚,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勾着行人的味蕾。
襄阳黄酒是我国古老的黄酒之一,其黄酒酿造技术堪称天下一绝,可谓久负盛名,也是襄阳著名的特产酒。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妻子黄月英就已经创制“茅庐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黄酒通常是黄色的,但襄阳黄酒也有乳白色的黄酒,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常与牛肉面搭配食用。不过,襄阳黄酒尤其是黄色的黄酒,又叫见风倒,后劲很大,吹风易醉,而这背后正是黄酒发酵充分、酒体饱满的体现。
金庸、冯骥才等学者曾在“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高度赞扬襄阳: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那段群雄逐鹿的历史,已渐行渐远,那些千古风流人物“鲜活的面容”,却仍在眼前飞扬。襄阳,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名字,更是一个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文化符号,它是中华文脉历经磨难仍赓续不绝的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