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现代社会一般认为,艺术与人类的情绪紧紧相连,艺术家引导着人类的心理力量,艺术的目的是让我们和自身的情绪有所联系,或者激发出新的感受。因此,当我们品评艺术的时候,通常就是看他对观众的情绪起了多大的作用。
但如果真以这个标准来定义艺术,当外部的算法比莎士比亚、弗里达 卡罗或碧昂斯更能了解和操纵人类的情绪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感悟:
学了音乐这么多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音乐到底有什么用?它为什么可以存在这么久?人类没有音乐会发生什么?
今天读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感受。现在我们听的大多数音乐都是用来抒发感情的,而这种感情关乎爱情的多一些,或者很多现代派作品可以上升的家国的情绪。声音是一种振动频率,现在有很多疗愈音乐,就是将振动频率调整到一个可以疗愈人的频率。这个很有意思。
自己的亲身体会是,当我们演奏巴赫的作品是,必须要一气呵成(当然所有的作品都需要),你如果在他的作品中断了这口气,就会出错,而且你很难接上。他的作品尤其明显。这就让我不得不想,这个看不见的音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看到更多相关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