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微社的林艳夸共情能力好,这个评价对于我而言,还真的挺高,也觉得心理美滋滋的,因为我醉心于心理学嘛!可是除了老师课上讲的那点知识,就是在群里讨论的东西,更加专业的我不知道,可以说,对于共情的理解,也就是感觉而已。
那么为什么有的时候连自己也会很有感觉,在跟他人交流的时候,会觉得能够触摸到他人的心理呢?这一方面得益于跟张老师的交流,言传身教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老师那种全然的接纳不知不觉的影响了我。所以还是很感激老师,虽然现在交流很少,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是一直存在的。另一方面则是我要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这应该是社会经历教给我的。就像有的人通过撒娇,有的人是装可怜,还有的人粗暴,蛮横,而善解人意,其实就是我的武器。
可以说,相比之下,我这个武器更加的无往而不胜,因为它暗合了心理学的接纳原理。事实上,我立意善解人意,大多情况下,我也是真心诚意的能够理解别人,感受别人,而学习心理学,能够让我更加舒服,自在的去感受他人。
但是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呢?有的。这就是我最近的一点感悟。有的时候,善解人意是一种陪伴,而有的时候善解人意则是一种退让的姿态。内心有期待,却因为了解对方的不得已,而选择放弃自己的希望,这时候的情绪就是委屈。这时候并不多,其实只有对可以给与你的人,这样的情形才会出现。
在这个时候,双方的地位看似平等,实则在心里,有了一丝谦卑,或者那不是谦卑,而是主动退让的优越感。但是不管是什么,那都是自己的心理活动,对方并不知晓,对方仅仅认为,你就是那样的。这中间少了什么呢?表达!那么你善于倾听,自然也不缺乏表达的能力,为什么不去表达?因为不能表达,表达,就是失去阵地。所以,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所以,需要改变之处比比皆是,你真的有勇气吗?你可以打破所有的优势吗?为了身心一致,可能我们一直在探索,而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要面临这样的失去阵营吧?你,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