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天下無難事”出自清·錢德蒼《勤懶歌》,全詩如下:
爲人在世莫嗜懶,嗜懶之人才智短。 百事由懶做不成,臨老噬臍悲已晚。士而懶,終身布衣不能換;農而懶,食不充腸衣不暖;工而懶,積聚萬貫成星散。又不見,人生天地惟在勤,原勤之本在乎心。若能自強而不息,先須抖擻己精神。士而勤,萬里青雲可致身;農而勤,盈盈倉廩成紅陳;工而勤,巧手超羣能動人;商而勤,腰中常纏千萬金。噫嘻噫嘻復噫嘻,只在勤兮與懶兮。丈夫志氣掀天地,擬上百尺竿頭立。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
《勤懶歌》是對古代的“四民”——士、農、工、商進行勸勤戒懶。結語爲:“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意思是,只要勤奮,天下就沒有難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頭也能昂然挺立。
關於勤奮,古人論之多矣。
東漢張衡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唐代韓愈有言:“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偉人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中寫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都是對“一勤天下無難事”的另類表達。
實踐證明,無論幹什麼,都離不開“勤”字,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長的人,在其擅長的領域內,總是比別人付出的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某人唱歌唱的好,某人寫字寫得好,某人家裡收拾的很乾淨,某人打扮得很得體,某人飯做得好吃……等等。這些人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能得到別人的稱讚,肯定他在這方面比較勤快,付出的比別人多。
在紛繁複雜的繽紛世界,我們不可能見什麼愛什麼,不可能讓自己成為全能手,但是我們可以選中某個點,聚焦一點,勤奮學習,努力做到盡善盡美。然而難得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誘惑太多,我們沒有定海神針,缺乏定力,東一榔頭西一捶,一曝十寒,最終還是撈不起比不下,平平庸庸,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