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切实解决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基层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看到了在持续深化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扶贫、环保、食品药品安全以及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因此,整治这些问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在民政领域与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直是影响政策落实、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持续深化整治行动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结合民政领域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推进这一整治行动。

民政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整治,一是要着力纠治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同时,要加强对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防止“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的发生。二是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承接方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通过自查、平台监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三是要建立健全殡葬管理执法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督导检查、出台相关监管方案等措施,从源头上堵住大碑石材和低俗迷信丧葬用品的流入,推动殡葬管理更加规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二是要持续督促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着力纠治返贫摸排走过场、帮扶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要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着力整治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等问题。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推动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基层是整治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重要的阵地。在推进整治工作中,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需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走进群众,发现问题,服务群众。例如,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同时,结合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以及信访举报等渠道,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排查。这些措施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参与和监督的力量。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走好群众路线是整治工作的关键。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需要实现从“盯干部”“听举报”到“听群众”“听诉求”的转变,让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和监督者。通过开展“阳光问政”、入户走访等活动,我们深入基层一线,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确保群众所忧所盼得以解决。这不仅增强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动力。在整治工作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严厉查处乱收费问题;在医疗领域,我们严肃治理收受红包回扣问题;在住房领域,我们坚决纠正违规分配问题。同时,我们还对基层“四风”问题,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行了全面整治。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当前的具体问题,还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了问题的再次发生。在查处问题的同时,我们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在扶贫领域,我们建立了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安全高效。在环保领域,我们推行了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整治工作中,我们还注重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深远意义、具体目标、核心任务及显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整治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我们不断优化整治方案,提升整治效果。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然而,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群众路线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