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网上参加了一次考试,放学后,又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在作业。记得下午延时课上,教学生写字的情景。上课伊始,学生兴意盎然。我乘机给学生讲古时候书法家的故事。特别是王献之写18缸水的故事,很多学生立志要学习他。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习写字,大多数学生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将字写得工工整整。特别是赵晨鑫,尤言旭两位同学,表现特别积极。他们俩平时是不愿意写字的,今天学习以后,字写得也有很大的变化,很工整,很认真。我也很欣慰。
正改着作业,妈妈打来电话,要我们回家吃饺子。算算,我有十几天没和妈妈一起吃饭了。驱车回家,小舅一家也来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表妹的两个女儿在边吃边玩,因为还小,没有形成规矩意识,大的上中班,表妹说,她好讲话。我告诉她,要让她形成规矩意识,有时候也要有点“强迫”。
聊着当下的疫情,当下的工作。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聊着聊着,我拿出手机一看,马上到了19点30分,今晚的书法学习就要开始了。我急忙打开电脑,登录学习。心中的那份期待溢于言表,我相信,今晚的书法学习一定会很精彩。
聆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观看书法作品,也是阅读的过程。我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新的教育的梦想油然而生:我要做一个农村教育的守望者,在农村教育这方热土上,培养学生写方正字,做大写人,静心呵护幼苗成长。
追随“尺码相同”的人,一路奔跑,一路前行!在新的教育历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