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为什么难封?他真的是太史公描述的一代名将吗?
在浩瀚的历史画卷中,司马迁刻画了这样一位悲情英雄,他抗击匈奴,戎马一生,却终生未能封侯,令世人扼腕叹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他就是飞将军李广!李广出生军事世家,先祖是秦朝大将李信,所以李广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特别是箭术天下无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
卢纶的《塞下曲》将李广的箭术描写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样一位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大英雄,为什么终生未能封侯?
1、军功不够
武帝朝规定斩获敌首上千可封侯,这是硬性指标!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英勇善战,但是军功有多少却少有记载,想来并无多少。
李广与匈奴大小70余战,败多胜少,几场大仗不是惨败就是无功而返:
武帝元光6年,率军出雁门,中匈奴埋伏被俘,逃回后被贬为平民。
武帝元朔6年,随卫青出击匈奴,各部都战功累累,唯独李广部没有功劳。
武帝元朔9年,和张骞率军出右北平,结果被围,张骞救援不及,大军惨败。
武帝元狩4年,汉朝总攻,跟随卫青大军出击,从东路迂回,结果所部迷路,未能与主力汇合,一生未封侯的悲情涌上心头,拔刀自刎。
李广一生战功乏善可陈,反观后起之秀卫青,一生7次出征,斩首5万余,霍去病更是超过11万。
2、不是合格的统帅
李广武艺高强,爱兵如子,为什么在疆场上频频失利?
因为他做事易冲动,好逞匹夫之勇,单兵作战能力强,统兵能力差。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
《史记》记载的多次战役中,李广均是冲锋在前,凭借个人武艺击退敌人,但是看不到他指挥军队作战的表述,这与卫青形成了鲜明对比。
元光6年,李广出击匈奴被俘,为啥李广会和大军脱节?不难推断,肯定又是冲杀在前,忘记自己是一军统帅。
李广喜欢率性而为,对军队缺乏纪律约束。据记载,李广的军队没有严格的编制,士兵晚上不巡逻,只在远处布置侦察兵,这样松散的管理怎么能有战斗力?
3、个人心胸狭隘
李广任陇西太守时,羌人造反,诱降后又杀死俘虏。这件事虽没有直接导致李广难以封侯,但是也反应李广心胸不足,这成为阻止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件事,李广被贬为平民后,有一天晚上被霸陵卫扣留,怀恨在心,再次启用后李广找机会杀了这个霸陵卫。
李广自杀后,儿子李敢归罪于卫青,当场刺伤卫青,面对如此不敬之举,卫青缄口不提,息事宁人,可见气度远在李广之上。
4、为什么司马迁要美化李广
因为李广祖孙三代的结局太悲惨,引起了司马迁的怜悯之心。
李广一生征战未能封侯,最后自刎而死。
李广唯一的小儿子李敢刺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汉武帝却替霍去病遮掩。
长孙李陵随李广利出征,被匈奴主力8万余人团团包围,李广利见死不救,弹尽粮绝后投降,汉武帝大怒,将李氏族灭三族。
李氏一家世代为汉朝出征,俱是忠勇之士,却受此不公待遇,司马迁又是李陵好友,很是不忿,他站出来为李陵辩白,却遭受宫刑。
痛苦的经历让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拔高李广,突出李广难封,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汉武帝,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