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CEO,但持股仅仅1.42%。
出生部队系统,坚持在商言商,避免政治问题。
2. 盛世危机
2.1 倒下的电信巨头
- 朗讯科技
- 摩托罗拉
- 诺基亚-西门子
无视客户,拒绝常识。坚持技术至上。
2.2 资本 vs 实体
资本绞杀实体经济:
- 王安电脑公司
- 摩托罗拉
- 朗讯科技
- 加拿大北方电讯
- ATT
- 雅虎
未上市的优质企业:
- 老干妈
- 顺丰
- 华为
资本的力量就像台风,在风口,将企业迅速推向巅峰,实现快速扩张。
但大股东控制企业发展,会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影响企业长期战略。
2.3 巨大中华
- 巨龙
先是巨龙衰落了、消失了 - 大唐
大唐电信也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 中兴
中兴通讯是个例外。中兴通讯创建于深圳,虽系国企,却尽得旧体制和新体制的双轨优势。国有民企。
这种模式可以持续。 - 华为
民企
地处深圳,发展氛围好
最终发展壮大的是中兴和华为
3. 需求与服务
3.1 华为理念
客户,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客户重于领导,外部重于内部
3.2 价值观
- 以客户为中心
- 以奋斗者为本
-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要点之间的关系:
- 以客户为中心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方向;
- 艰苦奋斗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手段和途径;
- 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活力源泉,是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在动力。
3.3 产品与服务
- 差的产品,但与优质的服务相结合时,也能够赢得客户(甲方)的理解与支持;
- 当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相结合时,就更能得到客户的尊重与认同;
营销是一流产品的助推剂,一流产品应当与一流营销结合。
- 服务才能带来商业利益
3.4 需求理解
技术匹配需求,为客户服务,才能获取商业利益。需求不只是当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需求。
客户自己看到当前的需求,但企业要主动发现未来的需求,做好技术储备。故曰:
面向客户是基础,面向未来是方向。
技术的研发滞后与需求,往往在出现问题后,才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计划。企业能做的是,尽可能缩短滞后的时差。
4. 发展历程
4.1 资源
与华为同期发展的其他三家:
- 巨龙
军队科研人才创建 - 大唐
邮电部下属 - 中兴
航天部直属
相对而言,华为存在资金、技术、人才极端匮乏的巨大困难。发展至今,巨龙、大唐衰落。国内市场呈现出两匹马竞争的格局:中兴+华为。
任正非说:
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除了拥有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一个较为开放的市场中,资源仅仅是短期问题,而文化和体制才是决定长期发展的控制因素。"除了拥有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是一种操之在我的强者心态。
如罗振宇所说,所谓的技术、人才、资金,本质上都是资源。资源的核心是认知能力,缺乏认知能力,资源也不能有效利用。
4.2 发展路径
华为的发展路径是“兴奋的、茫然的”。实际上,原发型成长历程,往往是一个茫然的过程,而非理论指导下的设计。
企业的成长必然借助体制改革的机会。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要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待。
信息充分开放的环境中完善自己的思想,使之成熟,并且体系化。
4.3 管理与营销
发展的过程要不断的处理各种矛盾:
- 外部与内部的矛盾
- 发展与守成的矛盾
营销策略应对外部竞争,管理是协调内部矛盾。
5. 竞争
5.1 目标与定位
目标:世界第一的通信技术制造服务提供商。定位的基础:中国的巨大市场容量可能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
有了明确的长期目标,也就确定了自己的竞争定位和发展策略。以世界一流企业为竞争对手,通过外部对手的竞争压力,凝聚内部力量,转移矛盾。
竞争目标的确定,营造了发展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促进内在的驱动力,借助环境的力量完善自己。
5.2 竞争策略
要延缓冲刺世界第一的步伐,平衡国际商业生态环境。
冲刺是短期进取策略,平衡才是长期的守成策略。
华为作为市场第二,要超越第一,必须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与第一对立,而非同质化竞争。营销的对立,底层是战略的对立。
具体的策略是什么呢?
- 以客户为中心
- 以奋斗者为本
-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