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作文素材,一下子脑瓜又陷入空白状态,就像前几天因为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在领导面前失态一般。仔细捋捋头绪,似乎又恢复了些思绪。
学校地处贫困级县城,所招收的生源几乎都源自农村。农村包括自己所处的县城没有报刊杂志亭,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几乎为零,阅读面窄。到学生中间走一趟,欣慰的是孩子们也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手里多多少少有一些可读物。最多的就是《读者》,《青年文摘》,《作文素材》,作文书,甚至有些同学还买了《知音》。
其实这些读物并不适合本校学生,像《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国内一线大刊,能登上刊物的作者,都是一些有十几年写作经验的知名大家,或写作者。这样的写作实力不是功底浅薄甚至为零的毛头孩子可以模仿得来,看看还可以,但也只限于欣赏。
从上班至今,我已有四年的工龄,但实际上在学校也只呆了两年,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讲到作文的时候,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都不会写,怎好意思站在讲台上忝为人师?自己尚且照本宣科,嘴里念着未经自己大脑消化的,他人臆想出来的东西,学生们又怎么会听得懂?他们又怎么理解“豹头猪肚凤尾”?
为了不让自己空有教师的名,却没有身为教师的质,下定决心开始动手写作。最初也是困难重重,写几百字也磕磕巴巴,一点一点从脑子里搜索,有个词叫做搜肠刮肚,正符合我当时的处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坚持,终于有些起色。现在动辄就写三四千字的大稿。从最初几十元的稿费到现在的几百。到目前为止积攒下近六七万字的成稿,将来或许还会突破十万,二十万,一百万。这些都在日渐积攒我内心的自信,自强。
最初写作的时候绞尽脑汁,抓耳挠腮,头发掉了很多,体重呈直线下降。到现在的千字小稿动辄就来,我是越来越沉浸在这写作的愉悦当中。几天不写,就恍如隔了几世。自己写出了感觉,带动学生写作也就有了力量。
出于实际,又加以高考来临,学生并没有过多时间进行写作,所以只能是阵前磨刀,晃晃对手的眼睛。学生素材缺乏,临时组织又不太现实。所以本人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负责,动用各种工具查阅资料。人人手握三个人物,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名事多如牛毛。一篇作文如果按五段走的话,切头去尾,剩余三段,一段穿插一个人物素材,作文就会显得充实。再不济准备两个人物,另一段写成过渡段。
一个班级有三四十个学生,以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只能动用学生的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的力量。
有同学说试卷回回换,怎么能保证准备的素材次次都能用?要知道人物的性格都是多角度的,一件事情呈现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有踏实的一面,就有浮躁的一角,有勤劳的一面,就有善良的时候。只看你攫取哪个角度去写。自己曾见识过一个学生,每次作文只写红楼梦里的宝钗和黛玉。从多角度诠释人物,用到哪个角度就写哪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