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襄城公主原来是这样的啊

襄城作为唐太宗的长女,本该更容易得到父亲的关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史书的记载,直到襄城表现出自己拥有格外出众的品行后,唐太宗这才留意到了这个女儿。

而这样一位各种行为举止堪称楷模的公主自然能搏得皇帝的称赞,于是就像汉和帝让皇后贵人们都去学习班昭,齐武帝令韩兰英教导后宫嫔妃与公主那样,唐太宗也曾让各位公主们向襄城学习她的品行,并打算给她建座公主府。

不过这里就有些让人不解了,因为公主府与汤沐邑一样,是每位出嫁的公主都会有的惯例,结果此刻唐太宗却将这份惯例当做一种额外的赏赐,赏给了表现异常优秀的襄城公主。

但令人钦佩的是,尽管唐太宗对襄城的奖赏一点也不够大方,襄城却连自己按照惯例就该有的公主府都不肯要,因为她认为自己一旦住进公主府里就不方便每天早晚都能向公公萧瑀请安了。如此谦卑的态度再一次彰显了襄城十分高尚的品德,甚至也让人察觉到,这位顶着唐太宗长女头衔的公主,为人处事却是极为谦卑,步步小心处处留意,唯恐自己的行为出现一丝差错。

襄城的第一位驸马是宋国公萧瑀的嫡长子萧锐,看似是婚配的可靠人选,其实不然。因为襄城在武德年间出嫁,众所周知,李世民因为显赫的军功在武德时备受唐高祖李渊的猜忌,所以如果襄城的婚事是由李世民做主,是为了拉拢当时在朝中颇有分量且能为他说话的萧瑀,那么遗憾的是,李世民登基后萧瑀的待遇却不是世人所想象的那般风光。

据《旧唐书·萧瑀列传》的记载,李世民虽然声称萧瑀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但贞观一朝萧瑀至少被李世民贬黜过五次,甚至七十岁的一把老骨头了,还被削去了国公的头衔贬出京城。直到萧瑀去世的前一年,李世民这才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回到京城。


而如果这门婚事是由唐高祖安排,那么萧瑀看到自己的嫡长子娶了这么一个地位十分危险且朝不保夕的亲王的庶女,被李世民亲口评价为“性多猜贰”的萧瑀又会对这个儿媳作何感想?

又根据《新唐书·公主列传》的记载,襄城后来改嫁给了姜简,但由《唐故特进莒国公唐府君之碑》可知,萧锐直到显庆元年还活着,并为莒国公唐俭监护了丧事。再结合日后襄城与萧锐一起陪葬昭陵,而姜简终其一生也不曾得到过驸马都尉这一头衔的情况来看,襄城与姜简之间的婚事应当并没有结成。

永徽二年襄城在恒州病逝,棺柩只停留在京城外的驿站里没进京城,唐高宗令工部侍郎丘行淹前去吊祭,然后亲自登楼望着棺柩所在的方向并为之洒泪——对于谨小慎微了一辈子的襄城公主来说,能够得到皇帝这般哀悼,可谓是莫大的哀荣与安慰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隋炀帝杨广的女儿究竟有多少个,不过从各处零散的史料可以得知,杨广唯一明确有封号的女儿是长女...
    禹音阅读 646评论 0 1
  • 薄雨纷纷细云天 行辕车辙难向前 虽是黑白无聊色 只因有你在身边
    Lunder阅读 89评论 0 0
  • 郭相麟 在人生场景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是坐以待毙,还是突破自己害怕恐惧的心理去面对,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
    郭相麟阅读 268评论 0 0
  • 入秋,叶黄,人淡,气爽。 一行六人,四世同堂。秋日午后的阳光,浓淡相宜。菩提大道两旁的银杏,黄了叶子,结了果子。阳...
    小小猪又回来啦阅读 244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