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
“知道却做不到”,真实的反应了我现在的现状,郑老师每次的话题都选的那么契合我们做父母的现状。总结了一下,出现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三点:
一、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理念不一致
方法:家庭成员之间合作,讨论分工,定期检查结果并分析。这也是一个良好的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解决冲突的机会。
例如,吃饭问题
我的现状:跟家庭成员沟通过很多次不干涉孩子吃饭的量,不等待孩子吃饭,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家人的影响下,很容易带到沟里去,然后推翻之前的约定
行动:沟通之余,做好自己,以行动来影响其他人
二、父母的自我成长
言传身教,养成三种能力:
(1)大局观,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帮助孩子习得其他能力,更好成长。
例如,六七岁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
(2)觉察能力,也是《非暴力沟通》这一书的重点
(3)行动力,以终为始,心想事成
我的想法:
a.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帮我们指明行动的方向,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因此,每天听课半小时,必须保持。
b.我的自控能力,觉察能力太差,经常在我还没有觉察到之前,我就爆发出来了,甚至于爆发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本能,这对身边人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孩子。要增强觉察能力,从小处练起,每次一记,每日一理。便利贴
c.我对“心想事成”有了新的理解,“以终为始”的说法真的很精辟,突然让我感觉到,计划其实就是一种为自己推脱的借口,行动起来,自然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各种愧疚埋怨中渡过,不如马上行动!
三、学习方法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将自己会的讲给别人听
(2)说给身边人听
(3)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
我的体会:每次用简书来交作业的时候,我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时刻更加了解自己,就好像今天,在孩子吃饭问题上,我意识到了我在跟家人沟通之余,自己思想以及行为上的不坚定;意识到了自己某些时候的发火成了一种本能,突然觉得很恐怖,很危险。其实每次的发火,引发点都是一样的,自己提前有所准备,并调整状态,应该能够帮助我更好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