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河的源头在龙雀山的北麓,至于有没有泉,我不得而知,因为毕竟进去过只有数的过来的几次。尽管龙雀山离龙泉赵家也就不到十里地的样子,小时候还是觉得挺远,只能远观,到跟前都是奢望。
那时候总是想山上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有神仙住在上面?尤其是对龙雀山更远处的小珠山愈加神往,晴朗的天气,山顶萦绕着白云,山体与蓝天白云交互映衬,实在是仙气十足。小时候山对我来说,吸引力太大了,老是想到跟前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第一次亲近龙雀山是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除了靠山近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对爬山春游还是充满了渴望,每个人都准备了吃的喝的,那时候没有如今这么好的条件,吃的无非就是家里父母特意准备的馒头、冷面锅贴之类的,条件差点的无外乎大黄饼子,条件优越的带着饼干或桃酥,火腿肠之类的是见不到的。喝的水是凉白开加糖精粒。条件虽艰苦,热情却很高,四五百人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从红石崖驻地急行军到龙雀山下,旌旗招展歌声嘹亮,那场面也不一般。学校的年轻老师提前探好路线,在沿途做好布置,有埋雷扫雷、智慧答题、争夺山头等活动。龙雀山不高,也不太陡,最高峰才四百多米,在内陆也许都称不上山,可在海边拔地而起,相对高度也很可观。第一次攀上这么高的山,也有君临天下的感觉,看着远处山下的行人显得那么小,一条条小路像飘带一样延伸到远方。这山望着那山高,站在这山把脚翘。看着更近一些的小珠山,那种神往更加强烈。后来知道小珠山主峰有七百多米,老人们常说,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小珠山万丈高,达不到崂山的半中腰。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后来看故事中的崂山道士,越发相信山中真的住着神仙。
龙雀山上也有好多神奇的传说,山顶上有仙脚印,有仙人洗脸盆,常年里面的水是不干的。主峰东面是门楼山,最顶上是天然形成的如同大门洞的样子。
龙雀山是石头上,至于是花岗岩还是玄武岩那时候也是傻傻分不清。山上植被大多是黑松,就跟青岛前海边鲁迅公园里的松树是一种类型。
下山休息时,学生们集中到山下的小溪边翻石头捉螃蟹,摸小虾,所在的地方或许就是龙泉河的上游发源地。
所谓的春游也就是爬爬山,玩玩水,连来带去就一天的时间,回去还要写游记,都有任务的。现在回想一下,那时候的学生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很快乐,幸福指数远比现在要高。
现在的学生条件好了,却没有人敢组织这样大型的野外春游活动,怕磕着碰着,怕出意外,宁可不做也不愿意担风险。像极了某些为官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风气使然。
如今的龙雀山,也是斑驳陆离,变化很大,公路穿山而过,再也没有以往的神秘和静谧。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历史在发展,有好多是不可逆的,我们不知道对错,大自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