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着童年的消逝谈及了许许多多的领域,印刷术和阅读的关系,阅读和孤立的读者心灵世界的关系…看完之后感觉挺震撼的,他的语言实在是太理性了。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仰赖不理智的人。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20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及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与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并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
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他长大后,变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如果不能提出防止灾难发生的方法,那么也许可以退而求其次,试图理解灾难为什么会发生,那也是有用的。
卢梭告诉我们:“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教我们谈论那些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创造了成年。
童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结构概念,本身是被创造的,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旦知识鸿沟被消弭,秘密不再存在,传播的阶级性被打破,童年的概念就不复长存。值得注意的是,童年是与成年相对的概念,书中的成年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最优化的成年——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逻辑、能够延迟满足感。而童年的消逝也意味着成年的概念也一并退化,“儿童化的成人”成为了社会的主宰。
作者在末尾不无乐观的提出或许计算机的使用会使得童年重新焕发出生机,因为编程需要大量的理性与逻辑思维,却无法预测,在这个一切皆可图像和视频化的时代,能够褒有童年无异于是一种奢望,而理性的成年人只是社会中那一小撮而已。
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人,人们需要超越习俗和原有的记忆,去探索过去不知道也不曾考虑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