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一条朋友圈是这样的:“你绝对不能骂年轻人,因为他们立刻就会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有房有车有娃的中年人。”
第一批80年都快要奔40了,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肩上背着房贷,车贷,各种水费电费,保险费,背后一堆嗷嗷待哺的人,梦想似乎离得很遥远。就像之前有一句话说的:“中年人没有梦想,只想生活简单”。很扎心。
但是人类天生喜欢寻找意义,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说曾经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如果生活只充斥着机械地早九晚五,麻木,没有激情,没有梦想。那么只会越活越压抑,越没劲。生活只剩下黑白的色彩,没有希望、激情和期许。于是有了中年危机。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年人在体制内产生了厌倦之感,可是左右摇摆。有一天他和老婆去散步,买了一份报纸。看到王小波的一句话:“要按照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照你生活的去想。”后来,他就辞职了。他就是后来的连岳。
当然励志的故事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故事。上次和一个同事聊天就聊职业规划。她说:“都一把年纪了,再出去找工作,别人也不一定要我了。年轻人又便宜又好用,肯定竞争不过他们。”
我说:“你不是喜欢做手工吗?可以开一个手工的工作室啊。”
“可是可以养活自己吗?”
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选择勇敢还是懦弱,是选择隐忍还是放手一搏,如何去平衡,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把时间的维度拉长,你还是要去做那一件最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况且,无论怎么样,我们还是有选择的权利。樊登读书会的樊老师也是一边做老师一边开读书会的,后来读书会壮大了,樊老师才辞职的;还有写《三体》的作家刘慈欣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写小说。慢慢等梦想壮大可以支撑他们的生活时,才选择辞职。
所以说,你还是有权利选择你要的生活。
还有一些人比较迷茫,会不知道究竟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有时想太多没有用,做才有用。所谓“绝知此事须躬行”。
我的建议是多尝试,多实践,多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就像《会赚钱的妈妈》里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激情,寻找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再学习一些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喜欢摄影的,最后自己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喜欢烘焙的,最后开了自己的面包店;喜欢分享的,成了受人欢迎的美博主。
还有听从身体的反应。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看到你喜欢的东西时,你身体是会有一些反应的,比如肾上腺激素上升。就像女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想立刻买下一样;就像男生看到喜欢的女生一样。你可以通过这种“直觉”的方式来发现自己的爱好。
不要给自己设限。有许多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就会先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唉呀,这事能行吗?”,"别人会怎么看我呢?",“好难啊。”就像猫总说的,你一问就输了。想到了,就开始做。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不断超越自己。
而且不要害怕失败,有时刚开始做一件事,是会遇到许多阻力和困难,如果努力了还是不行,至少知道自己不适合干这件事。就如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所说:“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这才是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坚持也很重要。开始了很重要,同样的,坚持下去也很重要。不要以为试一下,不行,就放弃了。习惯的形成都需要21天呢。有听过10000小时理论吗?就是一件事你只要训练达到10000小时,你就能成为天才。这不是我说的,是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威尔说的。当然这样说可能不够严谨。但是坚持达到一定的数量/时间/精力,才引起质变我是相信的。
放弃完美主义。我这样说,可能你们会笑话我。但是我真的觉得完美主义害人不浅。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对一件事要求太高了,不敢开始。害怕别人嘲笑,害怕别人的眼光。就像我女儿,每一次写作文都说:“妈妈,我不会写。”可是在三番四次地鼓励下,她还是写得挺好的。
灵活一点。如果爱好暂时不能养活我们,那么暂时就让现实养活梦想吧。这样你会觉得生活至少是甜的,有光芒和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