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的。互联网时代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时代,因此能否服务好用户就成为了企业能否在互联网时代胜出的关键。而服务好用户的前提则是看谁能够把握住用户内心诉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用户分析和用户洞察。
我们常说能够进行用户的洞察是互联网产品的先天优势,零距离的用户接触是其他实体产品无法轻易做到的。为什么互联网产品可以做到这样呢?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去一一进行解答。
从媒介变化看用户的变化
产业经济时代以生产为中心,这是一个生产资料匮乏的时代,人们刚低端的生产工具过渡到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在这个阶段里,跟生产相对的是消费,于是人们更多的提倡的是消费者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有生产就要有人消费,因此大家更多的关注消费者。
后来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关系从生产转为了产销,转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供应链上的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形态。市场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集合,一个群体,一个虚拟的内容。跟市场的便是顾客,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打个比方来说,我们购买的衣服,会有不同的码数,顾客会被天然的划分成某一个品类,或者说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人,比如M被代表是一米七,体型中等的一群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时代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人们可以很方便,很明确的通过一些数据反馈,或是通过一些论坛,一些我们能够触达到用户的手段,去了解真正使用我们产品的人。信息的收集,用户的反馈变得比原来容易,因而市场中的经营关系以及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的发生变化,变换成以用户为中心。技术的发展便于我们跟用户进行沟通,进行零距离的反馈,从而去得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
从产业变革去看用户时代的来临
我们原来很多的产品宣传是通过报、广播、电视这类媒体进行分发的。在没有进到互联网时代之前,这些渠道可以帮助我们把产品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原来我们通过口口相传,以及包括张贴一些海报这样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你会发现网络渠道会触达比原来的传统媒体多的多的人群。这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即便我们制造了一款非常小众的产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小众的社区、社群这样的方式把产品传播出去。即便小众,也会因为传播渠道的特性,吸引来足够量的用户。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只有用户量达到了一定数量,产品才有相应的市场价值。所以互联网让少即是多成为可能,再个性的用户或者产品也可以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找到它的定位,找到它的核心用户群。
从产品变化看产业时代的来临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同质化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多了,因为生产成本不再是门槛,产品可以快速调整。那对于用户而言,更换一个产品的成本也变得非常小了。再加上免费模式,非刚需诉求,非实物产品这些特征,我们会发现,只有产品能够与众不同,能够更专注,更快,更极致的去服务用户,能够不断的打磨用户的使用体验,调整产品功能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才可能脱颖而出。因此,单单只是做到优秀,在同类型的产品里边是很难被用户记住,很难去留存在用户的手机或者是桌面上的。
从时代背景看群体特性的变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包括整体社会风险,以及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社会化的进程,再到显而易见现的房价,资本市场的情况。不确定性在我们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强。以家庭为中心的种族关系被人们的迁徙冲淡了,大家纷纷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到大城市求学、打工谋生计。相反的,社会财富的流行性反而变低,人们很难再看到资本的重新分配。
还有人们对信仰的缺失,这是一个持久性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生存压力的加剧,信仰的缺失催生出更多的原子化个体,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不像原来一样那么亲密。人们在用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奋斗,个体的孤独和无力变现的淋漓尽致。简言之就是存在感极度缺失。
此时的人们更多的是需要情感的投入,所以如果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中能够有更多情感,有人格化的元素注入进去,会使用户在跟产品交互的时候,产生更多的互动,人们需要有情感的出口。
这些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说明我们的群体、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群体中的个体在社会以及群体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就是用户洞察需要去关注的要点。
总结以上四点,我们再去反问一个问题。是人变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变了?究其本质原因还是技术的变化,技术的发展让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但技术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谋求更多的可能我们更应该去研究不变的因素。那就是用户和以及用户在群体当中表现出来的用户特性,归结起来还是要做用户洞察。只有对用户的把握做到极致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立于不败之地持续盈利。
文章来源:TII咨询--传统企业互联网+产品经理培养专家
www.tii-consul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