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本来是爱那个人的,但是做出来的行为是伤害的?”
“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这么辛苦,却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为什么,我们学过这么多大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后来你会越来越发现,你身上有着很多很多父母的特点,即使你不一定喜欢那个特点。
关于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有三点:
1. 我们小时候缺失什么,长大后就会无意识地、执着地向外寻求什么。
2.我们小时候缺失什么,我们长大之后就会重复体验这份缺失感。
3.当我们体验到怎样的创伤感,我们也会把这样的体验去强加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让他重复体验自己的感受。
点击详情了解原生家庭不良影响:从小缺爱的人,长大之后有多辛苦?
那难道就要在这样莫名的模式里待一辈子,任由命运的摆布了吗?
不,你是非常有力量的,你可以change it!
一
学习觉察的能力,改变从发现问题开始
学习觉察的能力真的超级重要,一个人要是一生都是无意识地过着,其实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我们的人生95%都是被潜意识操控着,看似我们选择的人生,其实我们是按着固定的轨迹走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
那要是不懂得觉察,可能我们一生就像一滩死水,被我们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住,看似年龄在增长,经历在增多,到头来会发现,永远在一个地方转圈圈。
所以培养觉察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觉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和人体结构,导致了我们的潜意识主导我们的行为,所以觉察我们自身的问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信念——思想——行为——结果——信念
看这个公式,你就可以知道,我们原本根植在大脑的信念,会在我们发生事情的时候,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做出反应,然后我们可以又根据结果印证信念,如此往复。
所以我们可以去多多关注自己容易在不同事件上,同样的反应模式;多去关注自己的头脑中的念头,多去关注自己当下的情绪、行为,这些都是通往认识自我很好的道路。
觉察之后,反思自己的这个模式,背后真正的信念是什么?“我不值得被爱、不值得拥有”“我不够好”“只有我足够努力,我才可以被爱”等等。
还可以在找到之后再深挖,是小时候哪件事带来的。
然后找到真正的源头,才去对症下药。
tips:遇到问题的时多把关注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学习冥想和瑜伽都是提高觉察力很好的办法
二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你对父母的不认同
如果你想摆脱原生家庭对你的不良影响,想要掌握人生主动权,你第一条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你对父母的不认同!
追求父母认同是一个孩子天生的本能,只是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或者像我们之前说的没有觉察力觉察自身成长的父母,爱无能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根本不是说你作为一个孩子,通过不断苛责自我,追求一个永无止境的完美就能改变的。大家都看过里边就是欢乐颂里面有一个樊胜美,她非常优秀,对不对?
哪怕说他优秀到甩出自己无能的哥哥几辈子远,哪怕说他把自己的薪水全部支援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他父母还是照样苛责他,不孝无能,太狠心。
很多父母大学的时代不让孩子恋爱,大学毕业之后却巴不得让毫无恋爱经验的孩子立马嫁给人品靠谱,有钱的那种好男人。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什么各种各样的催婚逼婚的悲剧。
接纳父母与我们的不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他们,不要试图改变他们,并不需要每个人的观点都一样,我们只要做着自己真正觉得对的事就好。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你父母的不认同。就是说你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客观评价自己的实际价值,然后尊重自己的欲望和选择,正确定义自己的人生。
三
停止向父母索求没有得到的爱,也停止向伴侣索求补偿式的爱
就像那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你一定有试过,吃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感觉心里空空的,达成了某个目标,却觉得也就那样,并没有预设的那种感觉 这样的经历。
你以为索取外界的喜爱、名利、刺激,可以填补你内心的空洞,可以让你快乐,的确可能暂时有用,但很快会失效,你会想要更多,想执着于当时的感觉里。
很多女生说:我对爱情不安全感总是特别重,天天在意他有没有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在意他每天有没有关注我,有没有给我微信点赞这样的小事,
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男人身上,对方稍有松懈,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各种不安感袭来,结果弄得对方越来越不耐烦。她们想要的是套路,需求感过重,还要男人更爱她们,这根本就无解。
如果说真的追究她们对男朋友过分关注的本质,其实就是在补偿自己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关爱的问题。
向外求,永远无穷无尽,有填不满的欲望,换来的终究是痛苦和挣扎。
向内求,给予自己想要的,有无尽的喜悦,是正道。
你的世界是从你这里来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怎么会爱你?
你自己都不爱你,自己都不关注你自己,别人为什么要爱你要关注你呢?
如果要是下次你依旧患得患失,在意男朋友有没有给你发微信点赞,你不妨先扪心问问你自己:
你有没有关注你自己,有没有在爱着自己的道路上为自己做出一些点赞的事情。
四
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记得多点去照照!
有人说,为什么在单身的时候,我就这么地理智勇敢,一谈起恋爱,或者一有喜欢的人之后,就变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智商也急速下降,仿佛变傻了很多。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才是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平时的只是假装的自己。所以说亲密关系是通向认识自我的一面很好的镜子。
因为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我们的反应情绪是很大的,所以更有利于我们去觉察,如果是平时的事件,我们会比较难觉察到我们的情绪。
另外,亲密关系里,模式是最像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的。
比如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想想看,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其实是希望无条件地被爱,那么我们就找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源头,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不被爱感觉,对应着什么事件,比如被家人关在家里一个人、被母亲丢在门外等等。
然后再去找找对应的信念,“我不值得被爱,没有人爱我”,之后就去问问“这是真的吗?我真的不值得被爱?没有人爱我吗?”
再重新建立一套自己新的信念“我值得被爱,我可以获得这美好的一切。”
如果你正处于一段非常不开心的亲密关系之中,你要思考总结一个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被这段糟糕的关系吸引,是什么限制了你自己离不开这段糟糕的关系。
张德芬说过“如果你被一段关系深深吸引,你越是离不开,这段关系其实给你的礼物越大。”
因为对自我的觉察,在亲密关系的照镜子,我找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最后我与自己和解了,去倾听内在的声音,学会了爱自己。
和自己的内在小孩多多对话,问问它的情绪、想法,给予自己想要的,我相信你用心去问,你一定能得到答案。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愿大家都能处理好自己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接纳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允许当下每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