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命理学著作中,用神就是对四柱命理起好作用的五行,而调侯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所谓调候,就是调节气候。
夏天天气炎热,人会很烦躁,所以要开冷空调。冬天的时候,又太湿冷,所以北方人都睡火炕,或者通暖气。
人如此,八字也一样。
这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然而“寒热燥湿”四字乃是两对阴阳组合的代名词。这两对阴阳组合,分为水、火两体,然而水火之气在五行之中性质不同,多少不一,故才产生寒热燥湿四种不同现象。四柱结构是一个“小宇宙”。在这个结构中,日主通过跟它所处环境要素的比较,除了自身“强弱”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环境要素对它自身存在的“适宜”或者“不适宜”的问题。
早在《渊海子平》中就提到:
天地阴阳二气,降于春夏秋冬,各生其时。有用者则吉;无用者则凶。是以泄天机之妙理,谈大道之玄微。
很显然,环境中具有的某一些要素,如果在自然属性和气候等方面与日主的需求相一致,就属于“有用者”;如果跟日主的需求不一致,那就是“无用者”。在《五行生克赋》中进一步指出:
大抵水寒而不流,木寒而不发,土寒而不生,火寒而不烈,金寒则不熔,皆非天地之正气也。
这里说明的就是对外部环境气候的要求了,如果环境太“寒”的话,无论哪一种五行都会丧失生机。《滴天髓》一书也指出:
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得之不可过也;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
这里所说的“天道”与“地道”,指的就是天干地支。天干金水为寒,木火作暖;地支西北为湿,东南称燥,这是就五行房屋而说的。
《穷通宝鉴》这样说:“先用庚劈甲,方引丁火,始得木火有通明之象。”民国时期命理大家徐乐吾先生在评注中说:“有庚,木能成器;有丁,木火通明。庚丁两透,科甲定许。木得庚以成器,得火而繁荣,庚喜丁制,裁抑不至太过,而得其中和。“
这段话说明了,甲木是阳刚之木,就像耸立参天的松柏,当其身处强旺的时候,它最喜欢被庚金砍伐。由此能引出丁火来,成为木火通明的形象。所以庚金是甲木的良友,而丁火除了繁荣和通明之外,还起着制约庚金的作用,使庚金不至于”裁抑甲木“过了透,而伤害了甲木本身。
调候的重要性。万物生活在地球之上,都必须要有一个“寒暖湿燥”既不太偏、也不太过的环境。这是万物生存于天地之间的最起码的外界环境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如何维持生存呢?生存都是问题的情况下,你还纠结于什么“强弱旺衰呢”?所以“调候为急”是讨论四柱结构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想理清这个环境因素的原则,就需要读懂《穷通宝鉴》一书。
十天干调候口诀
甲木
正月甲木丙癸齐;二月甲木庚得宜。
三月甲木庚壬贵;管取平生富不移。
四月甲木癸后丁;五月甲木癸后庚;
六月甲木庚丁要。七八甲木丁又丙。
九月甲木丁壬癸,三冬甲木庚引丁。
乙木
寒春乙木丙为君,二月丙君癸为臣,
三月乙木癸后丙,长夏乙木癸水生。
上秋乙木丙后癸,下秋乙木癸后丙,
秋分前后两相分,癸丙相交乙木生。
十月乙木取丙戊,三冬喜丁还喜丙。
丙火
四季丙火皆喜壬,参用甲戊癸庚辛,
季月丙火兼用甲,春夏丙火兼用金,
秋冬丙火慎用戊,莫忘丙火爱壬庚。
丁火
三春丁火庚甲引,四月丁火甲戊庚,
五月丁火壬参甲,六月用甲次用壬。
三秋丁火需甲庚,三冬尊甲庚参丙。
戊土
戊土不离甲丙癸,四月甲木丙癸承,
五六用水参甲丙,七八用丙还用癸,
九十甲先癸丙后,冬腊三春丙为尊。
己土
己土寒湿丙为尊,辰戌土厚甲可疏。
二月用甲但忌合,三夏三秋宜癸丙。
庚金
正月庚金丙甲上,二三六七八丁甲,
四月庚金壬丙参,五月庚金壬癸偏。
九月庚金宜甲壬,三冬喜丁还喜丙。
辛金
正五辛金用己壬,二七八月壬水尊;
三月壬甲忌丙合,四月喜壬还喜丙。
六月辛金用壬庚,九月辛金火土病。
十月辛金壬后丙。冬腊辛金丙后壬。
壬水
正月壬水庚丙戊,二月壬水用戊辛;
三月壬水甲庚用,四五壬水用壬庚;
六月壬水甲辛顺,七月壬水用戊丁,
八月壬水宜去土,九月壬水甲丙庚。
十冬壬水戊参丙,腊月壬水喜丙丁。
癸水
正八癸水辛后丙,二五癸水用庚辛。
三月用丙参辛甲,四月癸水用辛庚。
六月癸水分上下,上用比肩下用金。
七月癸水宜丁甲,九月癸水甲癸辛,
十月用辛丁忌见,冬腊癸水专用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