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水平较差,请见谅。为了减少偏见,我尽量避免使用“人”的概念,用一些其他的信息处理系统取代。“精神”“主观”等词语用“内部”代替,“客观”“物质”用“外部”代替
自我的定义方法,我想象我能造出一个函数,把一个概念放进去,在有限时间内,能输出两个答案,是我和不是我。这样的算法暂时找不到。日常生活在不同语境中自我的概念是不同的,“我生病了”的“我”是指身体,“我很开心”的“我”是指精神,“我很富有”的“我”是指我的财产。我是一个对象,健康状况和财产都是我的属性。
身体去掉一个分子还是我的身体,身体去掉一些分子也是,身体分两半难以决定,身体去掉大部分肯定不是。这是人们逻辑的本身缺陷,把约等于当做等同。什么叫两个物体一模一样,除了位置和方向外都相同。判断相同也是一个函数,返回为布尔值。
一个图形去掉一个点,数学家就说不是同一个图形了。
关于如何定义“同一”的概念:我想到了时空连续体,在四维时空上都是连续分布的物体;另一种是按照相似度定义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要知道每个词语的含义,这句话才有意义。世界:地球或宇宙,都行,上:在世界里面,没有:再怎么找也找不到(零概率不等同于不可能发生,如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等于一个具体的值),两片的:两个分别不重叠的占据一定时空的物体,叶子:有点模糊,这里暂时描述成植物的面状光合作用器官。有些人不同意上面的定义。什么是两片,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两片算不算,这是同一个时空连续体,由于细胞的不断代谢还有一些难以看到的微小差异,这能不能算同一片呢。如果不算,由于植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总是有些随机性,脉络总是有些差异,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能察觉出来。
从数学上看:一个微分方程就是一个世界的规则,讨论强行修改变量的值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改变一些常数,看看曲线的结果。如果一定要修改变量,则曲线要分成两部分,修改前后都遵守微分方程,只有修改的间断点上不遵守。
t趋于负无穷的极限不存在,不能说明这个函数不存在。一个函数可以用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描述,而边界条件不一定需要负无穷的极限。
两辆汽车AB逐个互换零件后得到CD,判断哪一辆车是原来的车,我有两种方法,用比喻说,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装前后的照片(对比属性),另一种是过程中的录像(时空连续体)。对于停车场的车牌识别系统来说,车牌是唯一标志,只会截取两张图片,什么时候换就什么时候改变身份,分别允许进入停车场。对于交警部门来说,查看照片后作出判断与车牌识别系统一致,查看录像后会告诉擅自改装已经违法了,会禁止上路。
你认为哪辆车对应原来的哪一辆,这些都是你的观点,只会影响你的决策,不会改变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里的客观规律,是指不依赖除已经指明外的具体的人或物的个体或群体的规律。如特定的图像识别器输入一张特定的图片结果会输出字符串“狗”,是客观规律。而认定一张图片里面的事物是狗,这是错误的结论,产生的主观的判定,可能会与其他的图像识别器会产生矛盾。两个计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可能会不同,这是矛盾吗?不是,用尺子A测量物体obj结果为a,只能的到用A测量obj的结果为a,无法得到obj的尺寸为a的结论。
不太恰当的比喻(现实中的水不可复制,信息能复制),我就像一条河流,我把信息比喻成水,思考比喻成运动,在一个段河流里,有天上掉下的雨水,有上游累积的水。在地上找不到源头,源头似乎在天上。天上的水源头又在地上,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水循环。河流有汇流和分流,意识也是如此。我就是不断与外界交互中形成的。
外部世界接触传感器得到电信号,这个电信号反映了外部世界的一些特征,在计算机内部上可以重构出相似的形态,却不是原来的真实情况,在计算机处理程序中,只能使用这些电信号,无法使用真实的外部世界。
在成像系统中,像成之前,像长什么样,像不是亮度随着空间分布的函数,而是角度分布L(θ,φ)。逐渐变成一种近似二维平面分布L(x,y)。在景深以后,又变回近似角度分布L(θ,φ)。
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等。时域和频域信号的对应关系,大家可以去体会。
人的身体是一个耗散系统,不断吸收外部物质和信息,经过身体的整理,不断维持自己生存,有空我去看看《系统科学》
我认为死亡后无法进行思考,没有任何感觉。小时候说死亡就像摄像机被砸碎一样漆黑,不是的,因为我还能思考,所以能感到黑。就像电脑被砸碎,无法运行任何程序,但能卖给回收站。模拟宇宙的计算机突然停止工作,而我毫无知晓,因为我根本来不及思考。死亡过程中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自己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可能跟熬夜熬到非常头晕差不多,如果身体有疾病还可能带有痛苦。死亡后身体可以埋墓地,供给他人纪念,也可以布施给动物(如天葬)。脑内的各种神经元权重都会丢失,而生前所做的一切事情,所说的话产生的影响,都会继续保留下来。
唯识学中说死后前七识灭了,变成了中阴身,只剩下第八识阿赖耶识,里面保存了因果的种子,进入下次轮回。前五识没有了,就无法触六尘了(感受外界),没有第六识(意识)无法思考,没有第七识就没有执着,只剩下第八识(记忆仓库)。可是死亡后身体腐烂,保存脑内的信息会灭掉。这里有很多不科学的东西,有些术语被外道扭曲的太厉害,很多人都会错误理解,不懂就别随意相信。有空可以仔细研究,没有搞清楚之前不敢多说。
不要为了一个生死观,把它从一大堆的书中找出来,其他都丢掉。里面有些概念你不懂,还会产生错误理解。
在编程中:一个对象属于某一类,则该对象具有某些特征。如何判断属于,有编译器的记着,或者可以用鸭子测试,具有某些特征就归为一类。
当我看到一个句子时,我会解读每一个词语,如果一个词语理解错误,整句理解也会错误。我把这个词语绑定了一些事物的集合,要判定这个事物是不是属于这个词语对应的集合。
有些人把自己的精神想象成无法分解的一个点,实际上如同人是有体积的。我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个公司,老板和员工缺一不可,否则无法正常运行,我的情况是高层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底层混乱。
道理懂了就应该去实践,历史、天文、经济类无法实验,但能做模拟,或者可以用于其他用途。
纸上的一个数字被擦掉后,不能说这个数字的概念消失了,任然在实数集中,实数集中的数字没有形状,只是一个概念,无法被写到纸上,纸上的图形是用来方便表达的。只能说这张纸上的这个数字的图形被擦除了,留下被擦的痕迹。
没法说数字是人类发明的,只要人类没有诞生前,这些实数集里的数字不存在。人类发明的是数字记号和用语言描述这些数学规律等等,反映了一些外部世界的规律。“存在”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模糊的,只是人类的观点,不影响外部世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