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我,难吗?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比如:想减肥很久了,虽然感觉吃的少了,但体重始终都没变;想早起跑步,跑了几天就放弃了;想学英语,单词背了不少,但不用又忘记了;计划一周读完一本书,但是翻了3页,又开始玩手机,刷朋友圈了。
第一个是改变的决心是否足够大。是否真的想改变,如果想改变,问问自己改变的初心是什么?为了初心,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和时间来做改变这件事。如果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就可以做到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个是想改却不知道怎么改变?想改,决心也很大,就是没有方法也没有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找到改变的方法和窍门,有利于我们坚定地走上改变的道路。如果这时候,有榜样和导师带领我们改变,有同伴陪伴我们并见证我们的改变,是不是更能坚定你改变的步伐,继续前行呢?
第三个就是知道怎么改变却不能坚持,或者坚持后仍然看不到改变后的结果。找到方法了,也开始改变了,但是就不能长久,或者看不到效果,就灰心丧气了。如果在改变自我这件事情上总看不到成效,总是失败,可能就会放弃努力。甚至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充满了无力感。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以至于破罐子破摔。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改变自我,最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认知和自我认识。从心理学来看,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性格喜好各有差异,各个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蹦极对我来说属于恐惧区,但是可能位于你的学习区之内。在舒适区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并且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忽视环境的变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温水煮青蛙的实验相信大家都了然。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要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到学习区。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
那如何改变自我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改变自我。
1、 改变自我,要改变自己的形状。
接触的信息和数据,需要你像容器一样吸收、存储。在有的信息面前是消极抵触情绪,有的信息面前是积极吸收的状态,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形状—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来接收信息呢?幸福的程度不是由掌握信息的多少决定的,而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及我们心灵容器的形状决定我们幸福与否。
2、 改变自我,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
我们以前主要关注外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缺乏关注和觉察。关注自我,我们可以很好地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就像管理学上一句名言: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管理。如果我们不努力试探自己的极限,不克服困难去挑战自己,只是敷衍了事的完成任务,那么损失最大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会因此错过了解自己,总结自己,改变自己的大好机会。
3、 改变自我,要换个角度看世界。
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看待人际关系,看待世界。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人类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如果我们只关注负面的东西,个人的潜能很难被开发出来。因为越关注什么,什么就越可能变成现实,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好的方面上。凡事都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过滤掉消极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