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劳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人们离不开劳动,任何一切事物都需要劳动换取来。
国庆假期间,我去了家乡的一个景点——长岗坡渡槽。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地方,有“广东红旗渠”、“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称 ,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那里承载着人们劳动的成果,长岗坡渡槽是金银河水库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太、引镜”两宗引水工程引水入金银河水库的关键大型水利设施。长岗坡渡槽于1976年11月动工兴建,1981年1月竣工通水。
“山上不长草,黄泥往下倒。若要保老命,举家往外逃。” 受地理,地形位置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历史上的罗定是“十年九旱”的苦旱地区。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代政治经济的兴衰和施政重点的不同,罗定的水利建设不多,只有一些分散而简陋的小型水库和一些临时性坡圳、蓄水塘坝等,大部分农田靠天雨灌溉,治水成效甚微。干旱成了农业生产之大患,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贫困,百业萧条。
千百年来,饱受旱涝困扰的罗定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为了彻底根治,改变“十年九旱”,他们踏上了漫漫引水治水之路……
1949年10月29日,罗定县解放,新成立的罗定县委首要任务就是发动筑山塘、修水利改变干旱状况,罗定人把饮水塘和塘库连通,形成“引蓄结合,长藤结瓜”的水利灌溉网。这就是著名的“六引工程”——“引太,引泗,引沙,引镜,引连,引榃。”
最让我震撼的是长岗坡渡槽工程期间的那种精神,其中浇筑渡槽跨拱与建设加桥墩,是渡槽建设的两大攻坚战。每次开展大会战,用料倍增,四个石场便增加人手,供应石料,两个沙场更要昼夜突击涝沙。整个工地数千人在劳动,场面壮观。劳动人民的精神踊跃在画面里……
在长岗坡纪念馆里面,重返了当时工地里的照片和模型。其中有一个展览了塌方,年轻的母亲被大石头压着,旁边她的孩子在哭泣……“小孩别哭,你的母亲是伟大的”!
在这个历时四年零两个月,多少人民在战战兢兢地劳动着,有些人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先辈们的艰辛劳苦,为后辈开创美好未来,我们现在的生活才能过得这么好,我们要继承祖辈们的精神和毅力,继续创作美好未来!
铭记在心,永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