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花马
张爱玲说,好的朋友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你天性中最好的那一部分。我觉得她说的对,好的朋友,岂止是一面镜子,简直每一眼都是愉快的邀请。
今天早上,和两位好朋友聊天(鉴于业内太知名,我就低调点儿不提名字了,以免我也被知名...),我说最近有些法科大学生和我聊起时下一些热门案件,我的建议是,在校学生如果有时间精力最好多读些社科类的经典书籍,就诉讼案件而言,必须要研判诉辩意见、在卷证据,甚至接触各方当事人,才有分析案情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断章取义,失之偏颇。就本人经历感触而言,在实务中磨砺时间越长,越不敢就没经手的案子发表意见,哪一环节理据不实,恐一脚踏空,谬以千里。且,网络争论碎片化,一言不合,情绪大战。并感叹,法律实务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社会嘈杂与人性幽深,很多纠纷法律是没有答案的,那属于社会公共治理,政府行政管理的缺失,抑或发展阶段的局限。
就上述内容,我问两位大咖妥否,她们示下:已阅,同意。我笑说,唉,看看,咱们现在都有了诲人之心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啥,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然后,她们说,世界是广州的,不如元旦来温柔相待。广州?对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来说遥远的就像一个天外之地,但是,却想起北宋年间的一个事来。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他的很多朋友都被贬黜了。其中一个叫王巩的人被贬到广东宾州,大概过了三四年,被朝廷召回。期间,一个叫柔奴的女子与王巩随行。半路上他们绕道到黄州见了苏轼。席间饮酒,苏轼见柔奴“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便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让苏轼大为震动。因为,北宋有不杀文官的规矩,而北边国土又多被异族占据,所以,官员获罪只能往南流放,而过岭南就是最重的处罚了。
苏轼的诗词中有这样的句子:“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山林瘴疠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也甘。有命谁怜终返北,无心却笑亦巢南。”
对比之下,可以想象,柔奴的“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该是多么空丽清旷。
遂,苏轼有了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什么意思?大致翻译一下: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巩),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柔奴)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苏轼诗词意境的横放杰出,驰骋想象,古今冠绝,自不必言。动人之处在于...似乎听见女神的歌唱,超然旷放、恬静安详。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
这让我想起,我最爱的陈思呈在她的《我曾听女神歌唱》一文中这样回忆她小学音乐老师:
苏老师唱歌的时候,世界变得辽阔。她的声音并不甜美,甚至算不上清亮,但像一条大河一样宽柔。她唱歌时候,含有笑意的眼睛平静地、坦然地望向我们。她仿佛知道,她可以用歌声hold住这一时刻。我坐在一边,不知拿心里的向往如何是好,只是木讷又深情地看着她,并不知道有一天会在记忆里得到这一时刻的营养。......(多年后)我忽然意识到我为什么对她独怀深情。除了因为她那么美丽,那么亲切,那么优雅,更重要的是,在她这里,我看到了飞升于平庸之上的力量。那也许是音乐赋予的,也许不是,总之,当那个11岁的小女生在讲台下,仰头看着她的女神歌唱,生活就向我开启了一个神秘的所在。我爱慕她的美,更仰望她的力量,在那支指挥棒魔术一样的起落中,生活中所有的残败被遗忘,所有的平庸皆可忽略,光和蜜组成的万花筒,在无形之中,缓缓流转。生而为人,一颗高蹈的心配在一具灰扑扑的肉体里,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命运。可是在那个11岁的夏日午后,窗外的金凤花全力盛放,脚踏风琴声中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老师练习,在那个瞬间,心里所起的震动,涟漪漫延到今天。命运还没有打扰我们,可是我们对世界已经深怀爱意。
有没有一个女神曾经你的童年里歌唱?如果有,请珍惜,那是命运之神赐予的一道柔光。
自从我读到思呈的文字,买到她一本又一本书(其实也就两本),我就铺天盖地地爱上了她,“看过她文章的人都会被打动,我和其他的朋友,没有任何人像她那样,活得那样踏实、笃定,有目标,无怨尤。”
去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思呈的那本《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篇都喜欢,在那些程式句子里,彷佛一凝神就看到思呈的那双大眼睛……她的文字将我潜藏于心的那些心绪勾起击中拍散,如一滴水回到了海洋,平静无声,仿佛那些排山倒海的惊涛骇浪从来没发生过一样。.....从此,她是我面对现实的勇气.....
她说她自己是一个迟钝的、晚熟的、反应很慢的人,年近四十,才深刻地意识到活着的寂寞和脆弱,这种感觉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残疾。而她也因此看到了更多人的残疾。
她说:我知道有无数的人,在每一天的某个时刻,感到难以继续下去。艰难感未必是具体一事一物的原因。街上走过的人群,多数面目平静,甚至喜笑颜开,可是我能感到更多悲伤隐藏在他们之间,因为无可诉说,所以惯于隐藏。......写作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救赎?也许可以。它是我的飞行器。我笨拙而功利地运用这唯一的便利,由它带领着,从我的小区域出走。这宽阔的世界必定能安慰我们。
所以,看到思呈的新书《每一眼风景都是愉快的邀请》发行上市的消息,我开心极了,是啊,未必知道前方有什么,向前每走一步,每一步都是一种创造,这宽阔的世界必能安慰我们。想起我的灵魂之友胡不归与思呈之间那一番奇幻遭遇,赶紧翻出《文学青年是怎样见偶像的》重温一遍,还是会笑得要岔气……奇遇我不敢奢望,但,思呈的书和文章我不会错过。(点击购买)
我的偶像黄爱东西说:她像一个异能小孩。她的文字,有种天然好物的质地,哑光细密,清明却又温暖。说详细些大概就是,冬日暖阳下,走过来一个穿着破棉袄带笑的少年,发一声清啸。这和有些歌者嗓音冰凉,有些又像天鹅绒一样,和努力没什么关系。陈思呈的文字是她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宝物。
黄佟佟在《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里说:每次看思呈的文章总得先深吸一口气,再一头扎进她构造的世界里,然后毫无例外看得柔肠寸断、热泪盈眶,那种深刻的感染力并非来自于炫技,而是她写作时那不可思议的真诚。我猜想每一次这样的写作都是这位少女的一次远行.....
人生在世,譬如朝露,如幻亦如电,活开了的人,天空才会辽阔。
亲爱的,“愿你一直保有孩童般的眼神,继续温养你的宝物,高冷地面对人间的寂寞和脆弱。继续飞行,飞升于平庸之上。”
WR 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