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眨眼忙碌的一个学期又成为了珍贵的回忆,此刻又到了我们欢聚一堂,共探科组建设的美好时光了。这次我代表语文科组全体老师汇报的主题是“走向教研生态圈”。
本学期围绕学校课程部定下的教研目标,语文科组在宋校、胡校和林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教研生态圈。
接下来我将从核心基础支柱成果这4个维度向老师们演示,语文科组是如何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教研生态圈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1个维度核心。构建团队的关联与平衡是语文教研的核心。语文科组是一个由老中青三代构成的一个团队,为了把老教师的智慧,中年教师的经验,青年教师的创新更好的关联、平衡起来,语文科组以磨课研修工作坊为教研中心,搭建老中青三代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团队的平衡发展。我们的6位坊主就是我们的6位备课组长,他们是黄利红、高菲、刘静文、孙晓丽、朱丽琴、廖兰英6位老师。在六位坊主的组织下,我们的骨干教师和老教师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宝藏倾囊相授,我们的青年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也得以快速成长。
第2个维度是基础。老师们自身的优化和换挡成长是整个教研生态圈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夯实教研生态圈的基础,老师们通过苦练内功,借助外力这两大途径,实现自身的优化和换档成长。本学期语文科组共开展公开课20次,老师们磨课23次,其中嘉怡磨课4次,怡雯磨课五次。每一次磨课既是磨砺,也是成长。相信多年后,这段不断打磨自己的足迹会成为每一个青年教师弥足珍贵的回忆。本学期胡校集中评课反馈12次,在胡校的评课指引下,老师们对部编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在胡校的指导下,本学期语文科组还增加了群内评课这一教研环节。每次老师们上完公开课后,科组内会有两位老师对上课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反馈。通过这样的及时点评反馈,科组的老师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每次听课,老师们都会及时在听课本写下自己的观课反思,粗略估计了一下,老师们的听课思考评价约一万字。
第三个维度是支柱。团队的凝聚力、互助力是语文教研生态圈的精神支柱。老师们通过内在设计、备课组助力、科组打造这三个途径摸索出符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通了知识的内在连接。本学期常惠惠、刘静文、赵烨三位老师集体设计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并在胡校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和磨课,最终得以在种子研修班上展示课。
第四个维度是成果展示。要实现老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给老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语文教研生态圈从学校层面、区内交流、市内锻炼、比赛发表这四步推进,让老师们厚积而薄发,从而在不同的平台展示锻炼自己。这个学期赵烨、刘婷婷、王赫蔚、郑嘉怡到社区讲故事 ;林和柳、常惠惠、高菲、刘婷婷、高菲、刘静文、郑嘉怡、王赫蔚、谭梅喜到民办学校送课 ;常惠惠、刘静文、赵烨、谭梅喜上区级培课。
在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路上,收获的果实也如约而至。本学期谭梅喜的古诗录像课获市二等奖;高菲的识字教学设计获区一等奖;詹雪萍的习作教学设计获区三等奖 ;周素娟、谭梅喜的论文发表于《师道》;周素娟、李民的论文获区三等奖 ;“聚焦教育细节,争做四有教师”主题征文活动中,谭梅喜获一等奖、林和柳、高菲获二等奖、赵烨获三等奖 ;常惠惠朗读比赛获得街道第三名。
在宋校、胡校和林主任的引领和支持下,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科组构建了一个以核、基、柱、果为一级圈;关联平衡,优化换挡,方法连接,积累展示为二级圈;一个中心,两大途径,三个阶梯,四步推进为三级圈的教研生态圈。这三个圈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圈。
这是我们科组读书分享会上老师们的合影。老师们手握棒棒糖,脸上洋溢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了做一个科组长的幸福。感谢语文科组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领导对语文科组的引领和帮助。相信新的一年,老师们一定如我们手中的棒棒糖,散发出甜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