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上高一后懂事多了,出门知道打电话报告行踪。原来做作业时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旁边。拿走他的手机,就要和你拼命。现在回家玩一会儿,就关机,然后开始做作业了。昨天班主任要求家长没收孩子的手机,他坚决不同意,说要是没收手机、他就不读书了。他到底是迷手机,还是不迷呢?
是的,我女儿也变得体贴了,昨天还说,爸爸段时间操心我、都瘦了,要我做点好吃的,给爸爸补补。然后感觉她好像没什么长性,一会儿说要当学霸、假期多报几个辅导班,一会儿说想假期打工、自己赚钱,一会儿又说假期要和同学出去玩,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我儿子现在也不大和原来那班同学玩了,关系好的同学就几个,然后特别崇拜他们历史老师,写个历史小论文,简直是废寝忘食的。不过,还是挺固执的,但是不和我们吵了,我们有时候还是很啰嗦,他也随我们去,自己做自己的,偶尔说一句‘看我现在脾气多好啊,你们也学着点吧’,搞得跟个大人似的。
我女儿现在也变了,原来特别讲究输赢,参加比赛非要获胜,否则就不高兴、在家发火。现在好像对比赛也不怎么感兴趣了,看着其他同学获奖,还回家告诉我们说‘我们班谁,好棒’,果然是大了,懂事了。
走过尝试独立、冲突不断的青春前期,现在孩子们进入了青春中期——14至16岁。
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在和父母、老师的冲突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妥协。
他们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发展到“镜我”阶段,可以超脱出来审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他们不再像青春前期一样,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同伴的想法,他们感受到自己和伙伴的区别。
所以这时期的孩子,开始从“自我中心”阶段走了出来,能够去理解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和感受。
正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青春中期的孩子不再像前期那么固执和僵化,什么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这时的孩子更注重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再盲目地服从同伴的意见。同伴交往也从一大群孩子的集体交往,转变为更深入的一对一的交往。在高中时期,很多人会收获他们一生的朋友。
青春中期的孩子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但对抗的表现反而减少。因为他们意识到,真正的自主是自己选择并且对选择负责,而不是对抗父母。
在给青春中期的孩子做咨询时,我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这个决定,是因为你自己觉得需要这样做才做出的,还是因为要反抗父母才做出的?
这个问题往往有扭转咨询进程的神奇效果,刚刚还非常冲动,嚷嚷着”我不上学,要去打工“的孩子,听到这句话会一下子愣住,不再大喊大叫,而是陷入思考中。
思考之后,大多数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为了反抗父母,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孩子们会突然明白“盲目的对抗,并不是独立自主,而是依赖的另一种表现”。
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们会从专注于和父母的对抗,进入到对自己发展的理性思考。
通过思考,孩子们会意识到,父母给的建议往往是对的,这时候,遵从父母的建议,不再是“被父母控制”,反而是“独立自主”。
这就是青春中期孩子,从对抗转为妥协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而不是年龄增长的必然产物。
也就是说,学习好、认知能力强的孩子,进入青春中期,和父母达到妥协的时间会早一些。
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父母的认知能力也会比较强,或者说是善于思考。他们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在家庭咨询中,常常父母着急,但孩子不愿意来咨询的情况。这时,我们会建议父母坚持进行咨询,并且告诉孩子“我们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寻求改变”。
父母如果这样做了,孩子不久也会加入到家庭咨询中来,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得到重要人物的肯定,而父母无疑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物。
另外,父母通过咨询改变了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后,会改变态度,从只会抱怨孩子,转而思考自己的问题。这种转变,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示范作用。
写到这里,好像青春中期的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操心了,其实不然。
青春中期孩子最大的发展问题是“处理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重大挑战。
面对孩子的性好奇,有的父母选择漠视,绝口不谈,好像不提就不存在;有的父母选择严防死守,觉得允许孩子表现出性好奇就是鼓励孩子的性错误。
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想想我们自己的青春期,也一样好奇,那时候我们希望父母怎么做呢?
有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传看有关的读物或者视频,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而秘密进行。
这种群体的行为,很容易从“对性的正常好奇”发展为“对性的痴迷”。痴迷于性本身的诱惑,更痴迷于脱离父母管教的自由。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那么父母需要提高警惕:
1、十五周岁之后,仍然象青春早期一样冲动、情感变化剧烈。
2、迷恋露骨的色情杂志,而不仅仅是情色小说。
3、声称自己对性不感兴趣,并且厌恶别人提起来。
4、只和同龄人交往,不愿意和成年人在一起。
5、情感麻木,自己造成的伤害毫无愧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