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灯七日》(7—2)

7月28日,第二天

“小猴子”要走了,有关疫情的“坏消息”越来越多,他父母决定搭另外一位“营友”的顺风车先去长沙。

临行前,这个来自大城市、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面对稻田撒了一把野。我在一旁鼓励说:“过把瘾,回到城里就没机会了。”

对“小猴子”的深刻印象来自昨天傍晚。

夕阳西下,高大的父亲在前,小小的他在后,二人走在狭窄的田埂上,逆光背景中,稻田、村寨、远山……

急忙拿出相机,可惜这“美的让人心痛”的画面已经消失。

接下来是“小猴子”接受爸爸阿贝的训斥。原来从小溪戏水回来,他吃力的跟在父亲后面,实在走不动了,爸爸背他走了一程。

被要求自己走完最后一段路,“小猴子”脱下鞋子,一只、另一只,扔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

就这样,恼怒的父亲在前,赤脚的他在后走了回来。

事件的结局是:“小猴子”没有挨打,也没有认错。


见到我摆弄相机,“小猴子”凑到镜头前。

黄于纲的小儿子知一挨打了,原因是没有认真完成暑期作业。

小朋友委屈地大哭一场。

对这个孩子的遭遇深表同情。童趣饱满之年,房东两个“零作业”男孩,不停地用水枪“骚扰、诱惑”,确实难以抵御。

于纲对儿子教育非常尽心。

早上要求孩子们跑步,孩子跑七圈,他跑十圈,身体力行。

小朋友们被要求站在田埂山读诗,他希望城市孩子在田园风光中进入诗境,也给农村的孩子带去知识的阳光。


田埂上、稻香中朗诵诗句。

四川广元的“范家小学”是这几年人们议论的话题, “小而美”的教学模式获得赞许。然而,这种模式能否复制、如何获得教师们的配合、孩子们能否应对之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职场角逐?

2019年在湘西永顺县见到在山村小学做义务教师四年的仲宝平。他是北京某国企的退休干部,看到大山里的学校缺少教师,毛遂自荐在毛坪村任教。他利用假期到散落在深山中的学生家做家访,“为大山里的孩子点燃希望”是他的心愿。


家访中与学生及家长合影(图片 仲宝平)

毛坪村的校舍是台湾爱心人士捐赠,电脑室、图书室一应俱全,国家制定多项鼓励大学生到贫穷落后地区任教的政策。无奈,学生家长们尽其所能把孩子送到县里、镇上,年轻教师们把这里视为“跳板”和“过渡”。

2019年夏天,仲保平离开毛坪村小学,据说再也没有回去。

(详见:简书:大山里的义务教师——仲宝平)

这个山村小学只有一个班、一位教师,同一教室中的七个孩子分为三个年级。

七月中,黄于纲筹备的“复活凉灯‘希望小学”开营",城市的孩子、凉灯的孩子坐在闲置多年的”希望小学“教室,黄于纲讲美术、曾瑞教文学、黄夫人传授陶艺、音乐人老董带着孩子们唱歌……

田野中奔跑,黑夜中捕捉萤火虫,溪水边烧烤,更重要的是,乡下、城市的孩子同入一个教室,同住一个帐篷,“地球人”和“太空人”相会,火星撞击地球。

下午去四组一个农户家,屋子里坐着大大小小的孩子,几乎是每人拿着手机,看快手、看连续剧。他们承认自己功课不好,不看书、不看电视。问他们对将来有什么想法?回答是:“能不能不问这个问题?”

深想一步,这些孩子如果不看手机会做什么?

可能去钓青蛙、捉蜻蜓。看书?几乎不可能。


孩子们在手机中寻找快乐。

在互联网空间“畅游”的孩子们身后,一个年过八十的老太太,有气无力躺在帐子里,身上压着厚厚的棉被、旁边放着一条毛毯,两只惨白的手臂露在外面。孩子们看手机,没有人顾及这位辛劳一生,步入垂暮之年的老人。


辛劳一生的老人双手惨白。

返回的路上于纲问我感觉如何?

我说:“低duan人kou的输出地”。


已故香港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凤凰某希望小学消失在瓦砾中。 (周君 图片)

现实中的求成

上午随黄于纲走进求成的土屋,室外强烈的阳光和室内的昏暗形成反差。

两个月前我在黄于纲的画室买了一幅名为《灯光》的油画,画中的求成、黑暗、孤独、挂着灯泡的柱子、小木桌,和眼前的一切那么一致,求成仍然坐在那个小木椅上。

堂屋正面摆着一台电视机,后面是一个布满灰尘,明显停摆多时的座钟,左右是两幅金鸡图案的美术画。主人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贴着三张第五版人民币图示。不认字的他恐惧假钞?


黄于纲在作画。

屋子两端各有一张深色帐子遮住的床,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这间屋子的“重心”,承担着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重任。

蝉儿在外面躁鸣、门口笼子里两只公鸡不时探头啄食,土屋内清凉静寂。

黄于纲摊开画纸,求成默契地坐在那根柱子前、那盏灯下,双方不需要语言交流,求成表情平静,有时右腿搭在左腿上,有时伸直双腿。隔一阵抽一支烟。

随着画笔的挥洒,“求成”的形象在画面中逐渐清晰,他不以为然,任凭自己思绪飞舞。他在想什么?

休息片刻,在他的小院里转了一圈,回来地上多了一个捉老鼠的铁笼,十几只蛙挤成一堆。面对我们的惊奇他露出憨憨地笑容。大家的理解是他想送给我们。

黄于纲请说苗语的朋友和求成沟通,最后确定五十元的价格。求成勉强收下钱,在一个水缸里又摸出一堆蛙,于是我们又付给他五十元。

我们的解读是,开始求成想把蛙送给我们,见我们执意给钱,又拿出一些。


《灯光》油画 黄于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0,002评论 6 50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77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341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8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110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68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28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2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38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67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99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77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40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9评论 0 23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92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514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90评论 2 35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