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论

        中华民族素重伦理,向有“家和万事兴”之训。然何为家和?如何得之?盖需三代同修,各尽其道,如琴瑟和鸣,方得其乐融融。今以文言述之,兼取俗趣,聊博君一笑。

      一、长者之道:含饴弄孙,勿作家翁

      古云“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然此宝非以威权压人,乃以慈心化人也。昔有张公艺九世同堂,问其故,答曰“忍”。今之老者,当效其法,首在“放权”二字。子已婚,女已嫁,便需退居二线,勿对儿媳之炊膳指手画脚,勿对孙儿之学业耳提面命。君不见,某翁强令幼孙晨读《三字经》至亥时,孙啼媳怨,父子反目;某媪嫌儿媳购衣费钱,当众斥之,儿婿难堪,家无宁日。

        智者当如陶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学苏老泉,晚年发愤读书;或效老莱子,彩衣娱亲自乐。莳花弄草,可怡其情;棋琴书画,可养其性。对子女之过,宜睁一眼闭一眼,如弥勒笑口常开,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此,则子孙亲之爱之,家有长者如春暖之阳,谁不慕之?

      二、中年之责:上孝下慈,琴瑟和鸣

      中年人者,家中梁柱也。上奉高堂,下育子女,中有伉俪,三重责任,一肩担之。昔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此母之柔也;郭巨埋儿,虽愚孝不可取,然其孝亲之心可鉴。今之为人子者,宜常伴父母左右,嘘寒问暖,偶备佳肴,胜似万两黄金。为人父母者,勿效“虎妈狼爸”,动辄雷霆震怒,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尤要者,夫妻之道也。《诗经》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夫爱其妻,妻敬其夫,此家之魂也。尝见某君,归家即卧沙发,呼妻“端茶来”,久之妻冷颜以对;某妇,每骂夫“无用”,当众损其颜面,终致夫避家如虎。反观贤伉俪,夫怜妻操持之苦,妻恤夫奔波之劳,晨起互道“早安”,夜归笑问“累否”,偶赠小物,常话衷肠,如此则家中日日是良辰。

      至于营生,不必大富大贵,然需勤勉尽责。或耕或读,或工或商,各尽其力,如蝼蚁筑巢,一砖一瓦,皆见真心。家无奢华之饰,却有温馨之笑;厨无山珍之味,却有粗茶之香,此乃中年人之功也。

      三、少年之教:潜移默化,向阳而生

      孩子者,家之朝阳也。若两代人皆循其道,何愁幼苗不参天?昔有谢安家族,子弟围炉论诗,风气清正,终成望族;今有贤家庭,祖父教以书法,父母授以琴艺,孩童耳濡目染,自小知礼明义。

        然教子之法,不在苛责而在身教。父疼母,子必懂爱;母敬祖,孙必知孝。曾见一儿,见父为祖父捶腿,竟效仿之,亦为父捶腿;一女,见母常为祖母梳头,遂自购木梳,为母梳头。此皆家风之妙也。至于学业,勿逼之过甚,宜导其兴趣,如种佳木,顺其天性,时而施肥浇水,时而剪枝除虫,静待花开。

      若三代人皆如是:老者含饴弄孙,不问闲事;中年孝亲睦妻,勤谨持家;少儿承欢膝下,向善向学,则家中必炊烟袅袅,笑声朗朗。遇困难,共担之;逢喜事,同庆之,如舟行大海,风雨同舟,何愁不达彼岸?

        嗟乎!家和之道,非玄虚之论,乃日用常行之事。愿天下人皆明此理,老有其乐,少有其教,中有其责,如此则家家有和睦之气,国国有泰平之象,此诚“家和万事兴”之至义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治家格言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 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 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 如果时常...
    叮咚您好阅读 825评论 0 1
  • “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万事兴,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这是歌唱家郁均剑老师吟唱的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
    雲行天下阅读 2,842评论 3 9
  •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总让远方的游子,念念不忘回家的路,家才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家需要有爱的亲人,需...
    北仑情阅读 1,567评论 0 0
  • 今天的日记伊始,先再一次重复一下这句话:“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请大家注意,虽然还是...
    像话读书爻阅读 319评论 1 11
  • 治家格言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 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 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 如果时常...
    叮咚您好阅读 75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