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篇18岁女生王心仪关于生活、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她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王心仪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谢贫穷》一文,抒写了自己在贫穷中挣扎、迷茫、痛苦的故事。在文中我们看到了她于贫困中的痛苦与煎熬,我们也看到了她于贫困中的坚守与抗争,也看到了她于贫困中的沉稳与内敛。
她考上北大的励志故事温暖人心,让人无比动容,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她在文中表达出“感谢贫穷”的感慨时,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
文中说到:“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她的“感谢”真诚而毫不违和,更没有矫揉造作。
面对贫穷,她不甘于贫穷,乐观坚韧,不怨不弃,很多人都为女孩点赞,觉得获得了力量,但是也有很多人痛批她感谢“贫穷”及其感谢贫穷的思维。
其实,贫穷并没有什么好感谢的,贫穷本身并不值得称道。贫穷和考上北大在王心仪身上同时发生,但并不代表一定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王心仪能考上北大,与她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面对贫穷能够积极应对有关,并不是因为贫穷在助推。
真正值得感谢和称道是她面对贫穷的姿态和改变现状的能力,战胜贫穷的优秀品格。只能说是贫穷历练了她,当她因为贫穷而努力拼搏,达到现在的高度,最应该感谢的是努力的自己。
我想,如果没有贫穷,有良好的条件,如此智慧和努力的她可能会更优秀。
不得不说,面对贫穷,王心仪和家人并没有回避贫穷带来的消极影响:痛苦、挣扎与迷茫,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刺伤了她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而是一家人以最佳的状态坚强地面对。
他们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此沉沦,而是一家人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把贫困作为抗争的力量源泉,把贫穷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没有被贫困挫败积极向上的心,也没有让贫困限制他们前进的脚步,才有他们的现在的成绩。
很多人痛恨贫穷,尤其是怪罪原生家庭等环境阻碍了他们前行的脚步,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但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其实是自身的问题,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带来的局限和苦痛,而是甘于贫穷,内心深处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
其实无论家境如何,只要心怀梦想,一家人齐心协力,顽强拼搏,都可以突破贫穷,实现自己人生和家族格局的突围。
想起了另外一个北大的女孩——刘媛媛,她从山村考上北大、一路杀到《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当上CEO。大多数人是从《超级演说家》认识她的。 她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中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她的家境是很不好的。
但是她的爸妈,一对普通的都没怎么读过书的农村夫妇,把他们兄妹仨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尤其是她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却觉得读书很重要,吃再多的苦也要让她们三个孩子上大学。
他们一家人选择齐心协力,没有抱怨不公和生活的艰难,选择努力奋斗和改变现状。她说:“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她努力,是迫切想要变得更加强大,要改变自己脱离贫困,走去更远大的世界。
贫穷限制不了你的理想,只要有梦,有一颗勇往直前进取的心,老天都会眷顾你,家庭的贫困也只是暂时的。
我们家就经历了一段非常穷的岁月,就是1995年到2015年,那段时间是我们家走过的最艰难的岁月。所幸,我们的父母恩爱乐观积极向上,我们姐弟和气体谅,全家老小一起努力赚钱。我们姐弟打暑假工,做零工,干家务活,从来不偷懒,不推脱,努力多做一点,还能互相体谅。开学需要钱交学费的时候,爸妈一起借钱,我们也想办法贷款,寻求资助。
记得有两三年,爸爸在外打工,没赚到钱。有一年过年,穷得连爆竹都买不起,我们没有新衣服,也没好吃好喝的,但是我们依然过了一个开心年。
我们虽然很贫穷,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自己。爸妈依然借钱让我们努力读书,即使我是女孩子,是家里的老大,而其他家里的女孩子,小小年纪就去打工挣钱养家了。
直到我参加工作了,爸爸开山挖山种了脐橙,我们家里才终于慢慢好了起来。
扛过了这段贫穷的岁月后,我们终于慢慢摆脱了贫穷,日子慢慢舒心起来了。
回顾这段时间的贫穷,我们没有放弃,依然积极向上。我们姐弟仨自立自强,阳光乐观,即使前路艰辛,我们依然热爱生活,顽强而充满活力,正是我父母的折射。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和我们姐弟仨一起面对贫穷艰苦的日子的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这让我们终生受益。对我们来说,这比学校的任何教育方式都有价值得多。
说到底,贫穷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贫穷甘于贫穷,不努力去改变贫穷的局面。都说穷则思变,要去努力找到路子来改变现状,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内部改革;不管是踏实发恳学习,还是破釜沉舟努力一搏。
总之,不向命运低头,想办法去改变贫穷,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怨自艾。
如此,经历风雨终见到彩虹,至少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可以书写出不一样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