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安排我下周跟随去结对精准扶贫的农户家做心理服务,领导告诉我这家农户中有一个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被学校送回来了。
挂掉电话,心中难免有几分担忧,这名大学生自己没有主动咨询的意愿,这种关系做咨询是否合适?
回想起我以前的督导课,听金燕老师分享过,也做过类似的工作,我主动联系金燕老师,请老师助力。
金燕老师敏捷的思维和正确的导向,给了我一颗定心丸,消除了我内心的担忧。
1.定位——心理志愿者,这不同于常规的心理咨询,把自己的定则要明确,用我们专业的支持做志愿服务。
2.遵医嘱,到现场观察,如果抑郁倾向比较严重,嘱咐家长要遵医嘱,按时服药。
3.社会服务,做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需要承担社会服务的任务,这很正常,成长自己,服务他人,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专业支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真诚倾听,感同身受,用心陪伴,给对方专业上的支持。
5.家长疏通,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内心的焦虑,担忧,也需要专业上的疏导,做自己能做的,用自己的专业支持到家长。
6接受自我,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对自己不满意,自卑,按照简快的接受自己法,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重拾信心,正常学习和生活。
7.父母陪伴,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不管孩子怎样,做父母都接纳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不指责,不抱怨,陪着孩子度过人生的这个坎。
感谢金燕老师的用心指点,有了老师的支持,我的内心感觉到很有力量,做足准备工作,下周如期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