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堂"里寻名堂

"莫名堂"里寻名堂  我与张振学先生

    在陕西省国画院的三楼东侧有一艺术工作室,门上贴着一张从画纸裁下来的边料上面写着"莫名堂"几个浓墨大字,在竹门簾的遮映下忽明忽喑。

    当时,我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假期受一导师所托,专程前往长安去拜访张振学先生。一进国画院大门,恰巧遇见著名画家、院长罗宁先生,他告诉我张先生有一特点,一般概不会客,在其工作室门旁写着一行小字,"闲谈莫过三分钟",凡会客之人在张老师半推半就门前就结束交谈。可见张振学先生确有他自已一套处世待客的方法。反正我是受人之托,不止于也会受到此种待遇吧?寻思者我谨慎叩开张先生的门,这次我倒先来个半推半掩,身在外侧着脸道:您就是张振学先生吧,我从北京来,受导师之托前来拜见您。张先生热情问明情况一把拉我进屋,我忙道:您看这是我的返程车票,见到您很高兴,完成导师嘱托之事我就不进屋了,免得无意破了您"莫名堂"堂主的待客规矩。转身我就要走,张先生紧拉着我,远到而来哪有不进屋喝口水的道理,你刚来,也不知谁就透漏了我这不成文的三分钟规矩,哈哈,快进屋。邀请之下我忐忑的步入屋内。一进门,墨香扑面而来,硕大画案一边堆积无数本张先生的画册和画稿,文玩筒中塞满大小不一的各类毛笔,唯独在创作的位置上整齐的铺压着六尺洁白的画纸。一幅半勾的黄土山水欣然入目,此时真正明白张先生“闲谈莫过三分钟"的用意。不想让人打断其连续创作的思路,可能这一点局外之人是不会明白的。回眸四周悬挂的条幅与画作才知道张先生是真正的"道"上人,至于"莫名堂"只是谦词,当你进入他的府中洞天,大有名堂才是真正的本来。由于沟通无碍,性情相近,客套之余便进入中国画现状与发展的探讨之中,畅谈之中不觉错过丁卯,原订的返程车次是赶不上了。也罢,索性陪先生聊他个书天艺地。那时我与先生确有一番相见恨晩的感觉。此后我们就成了真正的朋友,先生不但是位严谨的长者,更是位谦逊探索的学者。先生並没把我当做一个晚辈,而是把我列为他的艺谈知音。临行先生送我他刚出版的精品画册,在扉页上题写到与学弟福邦共勉!后来先生在西安举办了他的大型书画展,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艺术轰动。评论家这样赞道:张振学先生是中国画坛跃起的一匹黑马,他以苦涩的笔墨勾勒着黄土高坡的风雪与日月。是他又将长安与黄土的艺术推向更高的境地。愿画家张振学先生在艺坛的拔涉中越走越好!

                  邓福邦於北京 2022.11.13.

画家邓福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敏娜 张钟先生生活于古风绵延的江南。江南自古地灵人杰,名家辈出,画中称绝者岂...
    彦稼阅读 7,923评论 0 5
  • 一,旧梦 拨开交替缠绕着的枯枝藤蔓,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黑色的矩形面板,这块面积如一本杂志大小的黑色面板很突兀的出...
    斑砂阅读 4,601评论 0 0
  • 第二章1904年吴秀秀 (1) 秀秀十二岁上,娘死了。 从秀秀记事起,娘就得上大肚子病了。肚子胀,肚子疼,拉稀,慢...
    作家彭建新阅读 5,264评论 0 0
  • 清顺治三年,金华城外王家庄。 (一) 那天恰好是一场连绵雨,雨下了快半个月,淅淅沥沥的,大人孩子都不能外出,只能闷...
    武子楚阅读 3,459评论 2 1
  • 人们问爱因斯坦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他谦虚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聪明,只是我和问题...
    世界和平_众生安康阅读 12,020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