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尘埃间,老祖宗根据切身经历,总结了众多饱含生活哲理的俗语老话,如:“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亲戚不共财,共财断来往”“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姐走门槛断,哥死侄不亲”“正月不剃头”“腊月不定亲”等等,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然能够历尽千年岁月沧桑而长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也无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语一: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
常言道:“两姨亲不叫亲, 死了姨姨断了根;姑舅亲才叫亲, 打断骨头连着筋。”人有亲疏远近,亲戚也如此,古人常以“五服”来划分亲情远近,绝大多数以血缘为主,在此基础上又以“同姓同源”为宗,也就是说“姑比姨亲”。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姑属于内亲,姨属于外戚。姑是父亲的姐妹,属于同族近亲,与娘家人走得近,往来密切;而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母亲尚且如此,更何况姨姨。简单来说,姑姑的后代随父亲的姓,舅舅的后代随母亲的姓,但姨姨的后代就不好说了!
现代人没那么多亲戚,更讲究“远亲不如近邻”,亲戚之间如果没有利益关系,且很少走动,还真不如邻里关系走得近。
俗语二: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佛说十善业道经》中提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增广贤文》提到:“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是说,与陌生的老虎尚可靠近,但熟人却不堪亲近,这又为何?“虎生犹可近”:因为老虎虽然凶猛异常,但只要不是太饥饿,一般不会主动攻击陌生的动物,老虎警惕意识很强,只有在完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猎物。“人熟不堪亲”:人与人之间越是亲密,越是熟悉对方的根底,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其中一人完全可以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将其打败,所以人们交往都会或多或少保留自己的底牌,以防被他人暗算,毕竟伤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亲近之人。
现代很多人宁愿去仰慕甚至敬畏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的所谓强权能人,却去嫉妒自己身边的熟人过得比自己好,甚至不惜落井下石,背后插刀。
俗语三:“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
清代巨著《围炉夜话》提到“百善孝为先”,这也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古代传统“孝道”的全部内涵。“子不言父过”:就是儿子不能指责父亲的过错。男孩自幼顽劣,正所谓“棍棒出孝子”,随着男孩的成长,父子关系愈发恶化,矛盾冲突升级,甚至代代相传。“女不道母奸”:就是女儿不能指责母亲狡诈。女儿相对心细,且成熟早,能够较早识破母亲的一些心机和虚伪,一旦当众撕破脸皮,母女必然就此产生隔阂。
现代人一般认为这句俗语是蛮不讲理,愚孝并非真孝,对蛮不讲理的父母不能一味忍让退缩。但指责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和场合,维护父母的尊严和权威,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夙愿。
这些俗语是对人世百态的总结和提炼,饱含着老祖宗的谆谆教诲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