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路上无聊。
不得不说,细数昨晚到今天的微信聊天,只有五个群发,这水平控制的很好,而且后来又删了几个(除了几位老一辈,混淆传统面对面祝福和群发的关系可以理解),下一年,可能就没有什么群发祝福了。
在我的世界观里,我觉得只有一个让双方舒适的感情才是值得存在的。很多群发,既无美感,也不能传达感情,仅仅是刷了一个微小如尘埃的存在感,形式感足够,心却不诚。更奇怪的是,跟几位群发的人唠嗑后,大家都讨厌群发,厌恶群发,却不抵制,依然让其消耗时间消耗精力。这是个怪圈!
我不明白群发的人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传统见面问候祝福与互联网群发的关系。没考虑清楚外最好不要去做,否则很可能是弊大于利。生活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联系越来越方便,却让人越发孤独,这些问题有考虑为什么没?见面问候,手势眼神场景语调,补充语句的匮乏,而互联网呢,本就贫瘠的文字,经过APP等介质的传播,意思还能剩多少,群发祝福,本就心不诚,又能剩多少。
一段感情,如果需要去刻意维系,可能已经变味了。以前看电影,因为某些原因,十多年未联系的胖友,某年见面后虽带着年岁中见识不同的分歧,却依然能相谈甚欢,这种镜头一直印象深刻,真的感情,不在于能说多少,能扯多远,而是能隔多久不说一句话,却各方明白。
发条朋友圈也好,逐个发送祝福也好,如果感情不到,维系又有多大意义,让我记住你?还是记住你群发的样子。
人生忙碌,留给家人的时间并不多,留给真正需要感恩的人、点亮你的人的时间本就不多,过年过节,少点打扰,不要用群发垃圾来淹没真实的感情,真切的人,网上直接复制群发的人没把你骂一顿已经很给面子了。
真诚待人真诚待感情,不是因为互联网你就能多交些朋友,就能无限发展关系,这是不可能的。关系是个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加持的东西,群发不能让你偷懒去增进感情。那些本没什么的感情,双方不舒适的感情,趁早结束,少些打扰,以后真能再遇见,也好一句好久不见。
最后,我想起王小波的话:荷兰人把家乡改造成精美的牧场,而我们的乡亲又在自己的土地上干了什么? 日复一日,他们以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往山上推粪。这种做法,除了把山堆的更高,使以后推粪变得更加艰难外,完全不知道意义所在。他们倒是在提高推车技巧方面不遗余力,达到了杂技的水平。
群发又何尝不是推粪上山,只不过摧毁的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