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前言

致读者

  • “正确的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


推荐序

超越1万小时定律

  • 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刻意练习的本质

  • 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 那些卓越的专家,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在进行钢琴、象棋等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
  •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 随着训练方法的改进和人类的成就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任何一个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都在持续不断地出现变得更加卓越的办法,以抬高人们认为可以做到的“门槛”,而且,并没有迹象表明这样的“门槛”将不能再抬高。每当人类发展至新的一代,潜力的界限也随之扩张和提高
  •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比如,专家级的开发者善用设计模式
  •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隐性知识

  • 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 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GitHub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 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 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 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作者声明

  • 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10多年前,我们开始经常探讨杰出人物和“刻意练习”这个主题,并在5年前开始认真地围绕这个主题写书

书籍

  • 《学习之道》
  • 《异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