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苦
痛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还渴望爱。
你逃避痛苦的结果,其实逃避了爱,逃避了真正的快乐。正视痛苦而不自欺,不逃避而敏锐的发现他、了解他。如果你能站在旁观者处看自我的痛苦,你的痛苦仅仅是一种逃避,而如果你是痛苦本身,那这样的痛苦又何从而来?
痛苦或自以为痛苦、受伤害等,绝大多数是因为你不愿承认你的责任,躲避而已。到底是过去的记忆让你痛苦,还是恐惧未来让你痛苦,还是无法逃避现在让你痛苦,只要你开始想,你就把自己放在痛苦的中心,并助长它成长。
一切你认为与你有联系的人或物、事,当消失或改变,又如何改变你呢,为什么会产生痛苦?因为失去代表你无力?夺走的是以前,是过去,过去让你那么痛苦么?
恐惧来自哪里?恐惧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恐惧是你自己建立起来的,因为你已然界定了你的所谓的正常,任何你认定正常之外的都会催生恐惧。你恐惧的并不是未知,而是可能失去的正常和已知。对正常和已知的依赖,让你越发恐惧。于是,你在恐惧、厌倦、希望、死亡之间痛苦不堪。
到底是现实的真相让你恐惧,还是真相让你自以为不可接受,所以恐惧?观者本身即是恐惧本身,只有你想躲避、无视、妄图改变的时候,恐惧才让你无法摆脱。
时间在流失,事物在彼此互动。于是确定安稳的,都是当下的,不是可以用时间累积的。知道这一点,你就可触摸恐惧,其实就是触摸自身,观者自观。
当下的真相无从更改,你在真相之中,你任何的不接受都会产生恐惧。过去的你一直想控制现在的你,你所指的自我不就是时间序列里的记忆吗?你最大的恐惧来自于,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不一样,这注定不一样,于是你注定恐惧。
你总是恐惧现在的你,这一刻,自我在当下里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安全感来自哪里
因为安全感的需求,因为孤独产生的依赖感,很表象、也很容易辨认。我们追求安全感的欲望来自于恐惧,不同的自我在每一次的安全感获取后,新的恐惧又产生了,于是另一次的欲望追求开始出现。权力、物质、地位、野心、权威等等皆如此。
而每一次的安全感,让你更邪恶的面对你认定的界限之外的人或另一个自我。只有你合并那些“我”,认定自我的孤独、安静,可以爱的时候,欲望、恐惧才会逐渐消散。
执著于独立,执著于证明自我存在的东西,深藏在你的潜意识里。这些潜意识的执著,细微末节都需要你的觉知,才可让你的存在既不疏离自己,也不疏离这个世界。
害怕冲突、放下不执著、安全感不存在
存在是一种冲突,与周遭的环境,冲突与互动是事物存在与联系的真相。
只有你心存依赖、逃避紧张、追求安全感,才真正伤害了你。因为只有彻底把自我变做别人的影子,或成为别人的映射,你才没有冲突,才充满安全感。
只要你追寻自我的独立,这样的冲突随时出现,也不可能寻找到安全感。你会把自己与周边的联系,界定为一种冲突。你害怕冲突,于是你执著于消除冲突,起码看起来消除了。压抑、随波逐流、漠视、逃避,选择无非这些,直至自我消失或自我融入某一群体,这样的执著反而杀死了你。
没有界定,没有对比,何谓概念?头脑热衷于与过去对比,便于他思考与决定。但任何界定、对比,都是你生造出来的冲突,当下的你不应有冲突,当下的你与真相有联系,这种联系造成的冲突,不应成为你大脑的冲突。
执著让我们痛苦,确立的目标总因为你不断的接近而改变。于是,你渴望用不执著去替代它,但刻意的不执著,变成另外一种目标、目标、欲望,另一种执著,周而复始。
执著要放下,不执著同样要放下。我们是水中的鱼,不会如水流动,逆流抵抗是我们的本能,似乎只有那样才能呼吸。
恐惧让你逃避、让你不承认事实
恐惧来自于畏惧改变,害怕失去,自我保护。热衷于忘记眼前的事实,揣测背后意味的东西,曾经的暗示。每个人都似乎信誓旦旦的追求真实,其实追求的是我们最终的看法而已。
欲望让你恐惧,满足让你怕失去,自保让你怕改变,无知让你臆想伤害。解除这些,认识这些,你就不会再选择逃避。
恐惧未来还是恐惧过去
愤怒时你不生气你就赢了,那恐惧呢?
恐惧不是对应当下的。他来自于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臆想。你总是尝试解释生活,而不是面对人生。解释的目的就是抛开你的责任,洗清你应做的。恐惧来自记忆或对未来的幻想,于是,时间让你对恐惧心怀期望,以为通过时间失忆或延续,你会战胜恐惧。
如果你明白恐惧来自于内心的记忆,内心复杂的情感,来自于对未来的臆想。你就会明白,恐惧跟当下的真相无关。不是你自身懦弱,是你恐惧于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当你明白,恐惧其实是为曾经经历的、和对未来臆想的结果恐惧,那你就能学会不恐惧。恐惧是不属于当下的,不存在恐惧未来这个事情,真相需要你忘记时间,关注当下。
猜疑和纠结、冲突也是能量、随时关注恐惧
破坏周遭来证明你的存在,是现在每一个人的习惯和欲望。
你猜疑的未必会发生,但因为猜疑,你成了猜疑本身。不是真相卑鄙了,是你本身卑鄙了。欲望和恐惧,同样如此。你纠结的东西,你最终成为它。你开始猜疑和纠结的一刻,热情已与你无关。
你绝大多数能量用来应付欲望和控制了,而不是去创造、发现生命之美。因为你渴望达成,讨厌冲突,但创造、发现是冲突的来源,也同样是达成的根本,你明白了吗?
随时关注你的恐惧和暴力的欲望,记住他可能以厌恶、担心、焦虑、修行、躲避等各种形式出现。学会善良的全然的接受和面对,你才渐渐的离开恐惧,恐惧的消失让你开始觉知。
暴力来自于欲望,一种达成的欲望,一种安全的需求。暴力出笼,又会演变成为一种重复的毒品般的快乐,你不会因为思索自己的内心而产生暴力,但会因为揣测别人的思想而产生暴力。分配利益就是暴力存在的根源,于是世界充满暴力。利益有自己流转的方式,为了所谓的公平,才产生了暴力。
非暴力不存在,非暴力是另外一种暴力。对抗与厌恶也是暴力,躲避,恐惧一样是,认真的看、听、触摸,不去想来自什么,要达到什么,恐惧没那么可怕。
痛苦和喜悦
痛苦的对面就是快乐吗?不一定吧!人生唯一不能规避的就是痛苦,你可能无法快乐、无法爱、无法生、无法存在、无法清醒着,但痛苦永远存在,任何企图规避、涂改、遮掩、代替的都是徒劳。
你的痛苦跟别人的痛苦没什么不同,快乐与爱却有可能不同,痛苦让你钝感十足,快乐与爱有可能让你敏锐,也可能自私。
信念是一个目标,还是一个凭借,是目标让你前行,还是内心的力量让你努力?痛苦永远来自于你对速度的判断,你比较你期望的速度、实际的速度、外界的速度、你以为外界的速度,比较的差异就是你的痛苦。
痛苦本身已然让你无从抵抗与解释。而真正让你痛苦的是,你渴望超越痛苦,解析痛苦,以为可以由此摆脱痛苦,你将你与痛苦对立,审视它,你不体验痛苦本身,如何解脱痛苦?
解决痛苦、止息痛苦
痛苦有多少是现实存在的,有多少是你想象出来的?
过去的记忆让你痛苦,还是记忆让你觉得可以影响未来?未来又如何让你痛苦,未经历的为何让你觉得痛苦而不是希望?
你是因为爱和慈悲,而痛苦和畏惧,还是反过来?痛苦与恐惧让你慈悲与爱,这是解决痛苦与恐惧的唯一途径。纯净、纯朴可以让你止息痛苦,这比你理性的分析和逃避更有效,这不是很有意思吗?你越敏感、越单纯,你才越智慧,也越能止息痛苦,越多的自我寻找的理由,智慧让你越痛苦、越容易痛苦。
智慧不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是止息思考、纯静的敏锐的反应而已。
妥协、愤怒、伤害
你不是高尚到怕影响叨扰别人,而是怕别人造成你新的困惑与痛苦。你怕相左的意见和结果,于是打着坚守自我的旗号,反而是另一种妥协。
你的愤怒与恐惧,来自于你认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之间的差距,痛苦来自于你认可的,不是自我的真实,而是自我建立的意象,臆造出来的意象让你偏离实相。
你臆想你受到的伤害,而后延展到其他人。于是你总认为伤害别人,就可以免于伤害自己。你所谓的公平,不是公平的快乐,而是公平的痛苦。于是你享乐于此,随时展示你给予别人痛苦的能力。
痛苦与快乐
痛苦与快乐,我们一直以为他们是对立的。但只要你开始逃避痛苦,快乐也会离你而去。快乐是你的本来,痛苦需要你面对与接受。否则,你的快乐更接近于一种满足,达成那一刻也就是失去快乐的那一刻。
痛苦才会让你爱,爱才让你慈悲。爱让你不再妥协,但让你学会改变。
全然接受真实,那痛苦就无需你逃避。观者即被观者,学会敏感,不被痛苦钝化自己,痛苦反而不可怕。
死亡的恐惧
因为已知而恐惧,因为未来而渴望,信仰成为你的麻醉剂。累积的自我对立当下的自我,那些经验导致的你、那些拥有而造成的痛苦的自我,面对当下的我,谁能获胜,为什么恐惧让你放弃当下的我?
你恐惧死亡是因为你明确知道自己没有活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没有活着所以害怕死亡?你渴望死亡,是你明确知道活着已没有意义,需要重生。当你都明白这些却不能活着,不能去爱,只剩下恐惧,那死亡带不来重生,那死亡本身倒也真不存在了。
你总将思想创造的“我”去替代当下的我,由此重生,你不让“我”死亡,如何新生?你知道你会死亡,但又奢求灵魂永驻。爱因为你消失了才存在?爱不是一种关系,只要你这个“我”还在,爱就成为一种关系、一种互动。止息痛苦不难,如何止息“我”,让死亡发生在“我”消失的一刻,你就不再怀疑当下,不奢望躲避或拥有什么。
让死亡随时发生,感觉死亡的状态。
信仰是真理吗?
如果信仰让你安全,那信仰或许有必要存在。如果你想因为信仰而觉醒,那信仰没必要存在,信仰带来不了觉醒,智慧与你的信仰无关。
智慧是保证你剥离无明带来的障碍,真相不需要智慧,只需纯真的当下的心,情感与理智不是取舍的问题,而是和谐的问题。
上善若水,流动至善,这才是宗教,活在宗教里,而不是活在经书与仪式里。你真正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旁观你的生命,与生命中其他的一切安然相处,不再追求安全感而逃避或依赖谁,或拜求神祗,生命就会以惊人的方式照顾你。不顾虑自己,生命会带着你自然的走,不去考虑谁说的,或是在说什么,人生将会无比美妙。
真理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真理有同一个真相,难道真理会因宗教或神而排他么?大师是一种美食么?你品尝他,欣喜渴望而满足,然后再厌倦还是甘愿被大师所剥削?组织里的平等与组织外的仇视,信仰让你打破一些制约,同样制造新的制约,制约就是分裂,那信仰的存在就是为了割裂世界吗?
所有的信仰或宗教都让你放弃自己,信仰教育你应该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放弃你生存的一切。如果对上帝的追求是让你放弃当下的真相,逃避自己,那上帝何必存在?
如果实相是捏造的、臆想的,那你已然消失,上帝也无从存在,这算不算最佳的逃避?实相在未知里,不在已知里,这才是当下的真实。
权威的意义
“佛不来我不去,心不空佛不住”,权威所制约的不是可得道的心,道心充满科学,但不是充满知识、不是充满训练,你可否不经训练的面对科学精神?
一个追寻佛的人永远无法见到佛,一个独立的人、自由的人,明白因为独立、因为自由,所以你与一切充满联系、充满互动,而这种联系和互动就是你独立、自由的真相,而冲突的存在才是你安静的理由。不再追求,不再投射你意象的上帝,永恒的真相出现的时候,佛陀才会出现,匍匐的人生永远见不到佛。
试着倾听觉知,尝试不反应,只是倾听,你会发现这是最难做的事情之一。要么你会在第一时间反应,要么拿着既定的曾经的结论、知识、经验中去倾听。“心不空佛不住”,你停下你自己的去倾听,更新的就是你的头脑焕然一新。
受权威拘囿
各类信仰总是通过你渴望得到安全感、安静感、幸福感来迷惑你,让你认同他。权威造就你的恐惧感和对安全的渴望,给你一种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追随的态度。权威的追随者、附和者,竭尽全力在形式上强化那些恐惧和渴望,建立可以控制你的一切机会,因为你已然放弃自我的思维和怀疑的能力,成为他们的资本和资源。
人总是在恐惧和欲望间摇摆不定,在死亡与活着之间摇摆不定。畏惧死亡是表象的,易于觉察的;畏惧活着,才是最可怕的经历,人将自己的一切交予权威,混迹于浑噩的人群里,其实是畏惧自我活着。
只有独立存在的你,才存在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而权威让你失去自我,不允许你清醒的、清晰的活着。
神本身没有模样,那你每天参拜的又是谁呢?
开始活着
思考与决定永远是个最简单的事情,如何开始、何时开始比下决定难得多。
脱离旧的禁锢不难,仅仅是一种习惯的改变。脱离外在的权威与自己靠记忆建立起的权威,才是真正困难的。因为,恐惧与失去安全的感觉,会让你彻底畏惧和麻木,放弃开始行动。
你习惯于从一个权威到另外一个权威,从一个信仰到另外一个信仰,你热衷于臣服和被奴役、被拘囿,而不是挑战。
真正开始的那一瞬间,你自己的心浮现出来,已然焕然一新,觉察而洞见。
信仰不是捷径、体验信仰
我们奔向信仰,却总是忘记最初的目的,追寻的只是信仰可以提供给你的物质、精神鸦片、心理慰藉。
神或信仰,本应是一种体验。慈悲在行动中,不在嘴上。嘴上念叨慈悲的人,反而热衷于不择手段。任何的经书都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念的。不是人生有困惑了才来诵读,而是来行动的。
而神与真相混在一起,需要你带着爱的光芒找寻,否则会被恐惧与欲望的磷光指引,而误入歧途。
方法不是目的,目的不是必然的方法和结果,修炼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仪式。通过仪轨得到简单的静心可以,但仪轨更新不了你的心智,而你心智的成就与仪轨无关。
仪轨让你忘记当下,追寻神祗,同样让你抛弃躲避当下。遁世是入世,欲望、妒忌、恐惧,让你开始制造教条、信仰、仪式等。你既然能创造这些,你就应该明白世界不需要了解,只需了解你自己即可。不要去庙里,当下的你,就是当下的开始。
没有仪式、没有目的,不要当下的结果,没有从属,那个未知下的当下的心,才是循道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