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蓝胖说说在简书里举过一个案例:小李出生小县城,毕业回家乡进企业工作。他所在的圈子里,大家的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每天谈论的话题为家长里短、工作中的蝇营狗苟。起初,小李庆幸有这样的生活,但是几次做业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谈判缺乏技巧,文字功底也不行。他很奇怪自己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呢?于是,他决定要改变,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嘲笑小李“不安分守己”。小李的努力和上进,在这个圈子里被看成了异类。小李很痛苦,无法抉择,圈子成为他的牢笼,无法突破的牢笼,也是无法自拔的泥沼。几年后,这家公司倒闭了,小李和身边的人失业,没有能力支撑再就业。我们身边很多小李这样的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圈子水平决定你的水平。从原来小地方出来,最后不要回到小地方,除非你足够强大,可以改变小地方。
有个自媒体账号,以批评一位著名京剧演员的艺术瑕疵而著称,这里的视频作品,几乎全都针对那位演员,且大多是鸡蛋里挑骨头,将缺点放大,吹毛求疵,而且不乏人身攻击的成分。我纳闷的是,从不见那位著名演员的任何回应或反击。那位著名演员照常练功、演出、带学生,就仿佛头顶并无乌云翻滚。
这种事假如落到我头上,我会怎样呢?在我身上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写的文章,发在简书,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就有人找我的错别字,还要我帮他为师,一次还留言,大学教授还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一点不给我面子,因为都是熟人,面子上下不来。知道有人挑刺我,会气得够呛,但又不敢与人撕破脸,多数时候生闷气。最气不过的一次,我把他写的文字找出几处错误,他说大学教授就是太较真,我随便写的,又错了又能怎样?这不是双标吗?我无言以对。
面对恶意,最好的反击就是无视,无视不是逃避、认怂,光有无视不够,还要像那位著名演员一样,努力超越自己,积蓄力量,改变现状,使自己越来越优秀,而不去做无谓的争辩。
看到著名演员对待批评甚至人身攻击的做法,证明了我做蠢事。感谢那位著名演员,让我明晓了什么是格局。别人找我文章的错别字,是在帮助我,不是挑刺我。我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已经到了米寿之年,退休后,在卧室窗下放一张桌、一把圈椅,边上一张小床,角落里的书架放了满满的旧书,像老的方志、谢国桢先生晚明资料等。他就这么工作到八十多岁,坐在那儿十年、二十年,总计写了300万字左右的书稿,80岁以后出版了11本(套)书。这是什么样的格局,这不正是我要学习的榜样吗。
让我们一起告别小李的生活,走上樊教授那样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