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高中课本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不可小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留意,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甚至包括初中直接上中专然后参加工作的,其视野、思维与高中读完是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高中绝对不会白读,尽管好多知识后来“没用”。当然,主要是看气质。
另外一个问题,高中仍属于基础教育,是以后继续深造或工作后知识吸收的基础,你的接受能力会因为高中这些广而杂的知识基础而提高。
至于你说的禁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现象。
一方面是文科类知识,带有很强的结论性,这些结论有的会在以后的知识获得过程中被颠覆。比如历史问题,比如政治问题,也包括语文课文的审美倾向。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知识和结论的选择是很讲究的,至少代表着某个时代主流的观点。如果尽信书,自然会有被禁锢之感。但是,你要知道,人文学科的奥义在于质疑,在于独立思考。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做不到这一点,自然确实会被禁锢。成年以后还停留在过去的结论、观点和思维方式里了。
其实,何止是文科类知识呢,理科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是考试的导向性。我们说过,高中知识非常丰富、厚实,但考试毕竟要选定在一定范围,至于你的发挥、思考、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可能真的是不考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照顾大多数,而不会因为天才而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所以,如果说这方面有禁锢,那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禁锢,而是考试。
然而,如果这也算真的禁锢了,那么大学学习何尝也不是禁锢呢?其实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的成熟,新的创建,大多是在离开学校学习阶段以后。
不知道为什么你觉得高中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你了,或者说给你带来不正确的误导。或者你真的是天才。
如果真的学有余力,那么你当然可以在课余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做一些超出现行教材的一些研究。这一点,恐怕老师也挡不住你。何来禁锢呢?
即便你不是天才,本人也希望高中学生能够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之余,自觉地有所拓展。理科的知识和能力,确实有这方面的优才。很多学校也有类似的兴趣小组,还是有很多机会发挥你的“余热”的。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理科方面的创建和特殊的爱好、天分,我还说建议多读书。
读什么书?这个看你自己的兴趣,只要是古今名著,当代流行,什么都可以,开卷有益这词儿没有太大局限性。即便是烂书,我想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也足够有自己的判断。读完后内心批评一下,不也是收获么。
不要怕知识杂,社会上的知识本来就是杂的。
如果实在没时间,那不妨偶尔上上知乎嘛,还有比这里更能方便而自主选择地提供千奇百怪、各个领域的鲜活的知识的地方吗?
如果需要充分利用宝贵时间有选择地阅读,那也不必去别处找。教育部对初高中都有指定的必读名著篇目列表,你读完了吗?
如果读完了还有时间和兴趣,那你可以就你读过的这些作家里进行选择,选你最喜欢的来找他们更多的著作甚至全集来读。
最后,高中学习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其中一条是帮你顺利通过高考,从而有机会去上你心目中的大学,那是或许你认为不禁锢你思想的另一个同样“禁锢”你思想的地方。
好好学习,祝你高考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