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这句话从19岁开始第一次在硅谷看到,就陪我一直走到今天。在我心里,加州是个很神圣的地方。19岁的时候因为学校的机缘,得以到UCLA交换一个暑假,在LA的学习和硅谷的参观,奠定了我整个大学时期的梦想基调,也使我深深相信自由、思考、以及努力创新和突破的价值。因此,今年国庆期间,得以故地重游,又是对接下来几年的方向,的重新思索和调校。
1、一个公式:成长= 内心强大+ 身体强大+ 知识强大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去大学逛逛。在硅谷的时候,几乎天天呆在斯坦福。在旧金山时,留了一整个下午逛Berkeley。到了纽约,也必须到Columbia走走。听同学说,冯唐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窝在Berkeley的图书馆,静静享受阅读。这段时间,李善友教授也在斯坦福的GSB商学院,闭关静修,思考阅读。朋友说,有一种图书馆,叫做别人家的图书馆。那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馆藏,宏大而华丽的建筑结构,和所有人埋头深学的精进感,几乎有着瞬间戳中人心的力量——只想抛下一切,就蹲在这里,皓首穷经,便是一生。
校园的中心,总是教堂。斯坦福的教堂有很美的壁画,雕花的彩色玻璃窗,使它并不像欧洲那些古老的教堂那一年沉闷,充满了更多光明与温暖的色彩。有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听着很美好的唱诗班和管风琴,总会有一种落泪的冲动。总觉得心中会有某些地方可以被照亮,而又使人相信世界中有那般纯粹无暇的美好,值得相信,值得期待。
哥伦比亚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校园就完全比不上西部土豪那样大得夸张,却丝毫不节省投入在健身房的资源。哥大地下的健身房有三层楼,密密麻麻的器械区,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两圈跑道和游泳池,竟都能在这弹丸之地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去的时间是上午11点,健身房里器械的使用率竟然超过60%。一有空,就去做gym。商学院的学生西装笔挺地进来,在长期租用的柜子里换好衣服,锻炼完、洗好澡,再西装笔挺地出去。哥大学生走路很快,穿着也很formal,和西部的画风完全不同。
此时此刻,国内的创业党同学们,正发着通宵加班的照片,并相互点赞。这让我感到自己出来旅行十分羞愧,似乎要假装跟在硅谷工作的同学谈一点项目,假装要挖他们回去工作,才能显得自己这一趟玩得有价值。然而,我已经懒入骨髓,连假装工作的心情都没有,只好转了一个关于创业的什么什么文章到朋友圈,以示本人仍在阅读思考,不落潮流。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吧,一定得有点信仰,不管是什么样的信仰,重要的是有一个坚定不移,自己100%相信的东西,支撑着自己。有些人可以把自己交给上帝,也有人可以把自己交给佛陀,或是单纯地信仰自己的梦想。唯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可以使人的内心强大到混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信仰起到的作用是“头脑中的消声器”。我们的头脑中,总是无时不刻充满了对自己的判断,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担忧,这些噪音让我们无法行动。一个人,拥有信仰之后,便能将自己完全地交出去,交给一份高于自己头脑的力量,让自己的头脑中的蜂鸣轰然消失,不用去判断,不用去怀疑,只是相信,然后全然去做—— 我们便可以放手,可以尽力去尝试,很全然。
强大的内心,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身体来支撑。正如哈佛幸福课告诉我们,我们80%的问题是头脑以下的问题,可是我们却持续地忽略自己的身体。优质的食物,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12个拥抱,以及,每周三次以上半小时的锻炼。如此简单的四点,却需要我们自身拿出更强的意志力和信念去达成。其实,能做到这几点,目前国内职场上,尤其是女性中高发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不见。我特别想说,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创业还是大公司,一个team的人,最佳状况一定是大家能够一起长期持续地走下去,成本可能是最低的。所以,从长期情况下保持一个正确的工作节奏,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平衡,也许是对自己,对team都更加负责的做法。
至于知识,聪明人一定得明白这个道理—— 真正好的知识,一定是很贵很贵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更不要说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脉络梳理和链接,浩如烟海的资料需要足够多的钱来购买,更需要足够长时间和足够多资源投入的专业人士,来进行筛选、分类和推荐。优秀的图书馆,离不开超级优秀的图书管理员。美国名校在图书馆的建设上,不可谓不是一掷千金,沙发,灯,环境,装修,都如同宫殿,让人呆在那个环境里,就会觉得很愉快。
心灵、身体和头脑都很强大的人,是战无不胜的。
2、Google: 重新思考工作、生活与创造力
因为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谷歌工作,于是,我们就决定去谷歌吃饭。从Palo Alto慢慢走到Alta 900, 硕大的google complex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在这里工作,都是矮矮的平房,一栋栋地铺开,如果不是彩色的google logo,我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办公室。这一天是周五——Thank God It's Friday。饭点人也不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硅谷的不成文规定已经变成了“每周工作四天半“,到周五工程师就干脆soho半天自动回家了。
食堂门口停了很多google的彩色单车,饭菜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从我角度来看倒是很fashion——几个大罐子里装的是很潮流的Spa Water,就是把新鲜水果蔬菜泡在水里,没什么味道,但被米国养生党认为是比较有酵素,能够detox, 排毒养颜的水。居然还有泡红辣椒的spa water,太奇葩,就没喝。饭菜口味挺清单,vegeterian选择也够多。大餐厅中间是个开放式厨房,据说是请了厨师在那里专门教google员工做菜。一边吃着饭和同学唠嗑着他正在做的项目,一边等一个在google 工作了七年的学长过来—— 他老婆生孩子了,他也有12周的产假,所以在家带小孩,木有来上班。
吃完饭去园区逛逛,整个不像是个公司,倒像是个大公园。有人骑单车的,有人在草坪上玩橄榄球的,有人在各种坐着躺着晒太阳的。下午三点去到另外一个本科同学楼下,一打电话曰:啊,在健身呢,来健身房找我。此君说,同组的人都喝酒去了,自己才不那么堕落呢,就跑来健身。
问起同学google怎么管理,怎么做项目。就听到了著名的80%+20%+10%的分配,80%的某个项目,再加上20%的时间投入到另一个项目,以及10%的时间可以研究和搞一些自己想搞的事情。打卡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我们所认知到的“管理"这件事情,也是不存在的。不打卡,来去自由,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人际关系简单,让每个人处在比较舒服的状态下最大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其实想想,我们每天摆出一副严肃脸,正襟危坐地来上班,真的会更有创造力?也真的能够做出更多美妙的东西吗? 一想到工作,我们就摆出一副,要上战场的,严肃认真的表情,我们将工作与生活割裂开来,我们拒绝将真实的自我带入工作。我承认,即使是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觉得上班就是戴上面具,走写过场,不走心。
或许,我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关于google的故事。
去年有一本全网断货的畅销书《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英文名叫Search Inside Yourself,是谷歌的一位高级工程师,陈一鸣先生的作品。陈一鸣先生在谷歌的工作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日常生活中的静坐、正念、觉知的方法,融合了禅修和西方比较流行的积极心理学的许多观点,从而在谷歌平台上,开始专职地进行的谷歌“灵魂工程师”项目,他是谷歌的开心一哥,将这门情商课从硅谷开始辐射到全球。凡是到访谷歌总部的名人政要,都要与他合照,才算是到此一游。谷歌还专门开辟了一面meng's wall 来贴这些照片。我个人觉得呢,情商课这个翻译不是很准确,事实上,陈先生所推广的,乃是将抽象的禅宗和佛教修行方法,转化为日常可行,保持我们的自我觉察,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力建立与他人的链接,从而让人更加幸福、富有创造力和意义感知的方法。
Meditation is the new caffeine in Silicon Valley
去的那天,一直想要找找看能不能听到陈先生的课。才知道,陈先生这半年都呆在google的欧洲总部,为欧洲的同事带去这门课程。
可能,这世界上有一群疯狂的聪明人,相信的这么件事:不是成功才能通往幸福,而是幸福才能通往成功。
3、 Jack Dorsey: 他和Jobs 之间差了 N个 Elon Musk
去APPLE玩那天,正好是本科学校在南加州的校友聚会,也就碰到了在Twitter工作的学长。时值Jack Dorsey 重回Twitter, 业界又把这个故事拿来同 Jobs 重回苹果进行比较。Jack Dorsey此时仍然是Square的CEO,又重新挑起Twitter大梁,如Jobs 当年还担着NEXT和PIXAR回到APPLE。这些强到一定程度的人似乎每一个指头上都随随便便挂了一家可以影响世界的公司。不过Twitter工作的这位学长点评得很好玩:“Jack Dorsey比Jobs 差多了,他和 Steve Jobs 之间至少差了N个 Elon Musk。”
话说起来,Elon Musk在硅谷的影响力,以及其对很多行业的颠覆能量,或许并不比乔布斯带来的变革少。这个点评,也纯当笑谈听。这两年Elon Musk的故事国内国外都讲得够多了,Tesla, SPACEX, SolarCity每个项目大家也都几乎能够如数家珍。可是美国还有一帮人,再不断反复挖掘,思考,乔布斯所带来的影响和含义。出于对Walter那本全球大热的《乔布斯传》不够满意,今年又有了一本《Becoming Jobs》。而我在纽约偶然发现,时代杂志出了一期特刊,《Steve Jobs, the genius who changed our world》,乔帮主一生上过六次时代杂志的封面。我们反复挖掘苹果的产品哲学,乔布斯的真正天才,他像是一个无尽的宝藏,似乎永远也不能被完全发掘,有着太多太多需要我们认真审视、体悟,才可能理解到些微的天才。
企业家创立伟大的公司。超级企业家真正在改变世界。
是否你也曾有那么一瞬间,被这些伟大的灵魂,伟大的创造,感动到几乎落泪?
那么: 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统治生态系统的,有两种法则,一种是农田法则,种下玉米,秋天就收获玉米。另一种是热带雨林法则,所有的植物都在这里以各自狂野形态向上生长,竞争阳光和雨露,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得以胜利。统治硅谷的,毫无疑问是热带雨林的法则。这是一片全世界所有渴望自我实现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土地,阳光,雨露,肥沃土壤,创新基因,完善机制,和强大的Peer Pressure,和那些已经改变世界的人走在一起,你改变世界的概率就会得以指数级增长。
可是,那些也许都是外因吧。
来自一颗种子,蓬勃生长的内在生命力,那股接近于原始的生长冲动,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我浅薄的认知里,唯一的答案是:深深地搜寻我们的生命深处,是内在的不断觉醒,与外在的不断探索,最终生长出来的那些什么。
还是不能免俗地想要引用Joseph Campbell的英雄之旅,每一个英雄,都听到一种召唤,踏上独自冒险的旅程,战胜黑暗,最终将光明带回给众人。
愿我们,皆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成为自己,利益众生。
PS: 感谢这次在硅谷和纽约接待我们所有同学,谢谢你们,你们身上的视野、格局让我受益良多,无尽感谢。Also, special thanks to someone, you made my journey extremely wonde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