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朋友约我喝茶聊天时讲的一件趣事:
有天,小闺女心血来潮地抛了个问题给我:“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呢?”我笑眯眯地反问。“肯定没有。你看爸爸总跟好朋友一起商量事情,总去外面坐坐。”言下之意是说,我整个晚上陪着她,是没有好朋友可约。“那你有吗?”“有啊,我每天在广场上一起玩的就是啊!我的好朋友可多啦!”看着她得意洋洋的样子,我只好作出佩服状。
听她讲完,我们两个成年人不由得笑出了眼泪,一个大人被一个小屁孩将了一军。然而当天晚上入睡前,我在脑海中回顾一天事情时,第一个跳出来的竟是孩子的问题。我还真的把她的话拿来问了一遍自己:“我有好朋友吗?”有吗?我翻遍了自己已过的生活:好朋友,似乎曾经有过,可似乎我又把她们丢了;似乎现在有,可又不常走动;而经常走动的,似乎又仅限于工作中的伙伴。这些丟了的、不常走动的、经常走动的,究竟算不算是好朋友?还是有些算,有些不算?还是所有的都不算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竟成了烧脑的。
那些曾经的朋友,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生,一同上学、一同放学、一同做作业,知根知底的同学;是一起串门,一起玩耍,经常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饭后又去桥埠头听老人讲故事的玩友。我们的友谊有邻舍见证,经了十几年时间的冲刷而结下的,然而随着年岁递增,个人追求的不同,友谊的路愈走愈窄,音信渐少,直至不通有无,于是再见面时已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再看自己的出生地,连今生今世的证据都少之又少,那这些朋友又谈何是我的好朋友呢?
成家立业之前,志趣相投的人也经常混在一起,说说各自工作中的辛苦,谈谈同事间的恋爱趣事,在嘻嘻哈哈中认识了你的同事,也结识了我的朋友。然而有了另一半,朋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二人的世界里不太有时间、有位置给好朋友了,再后来,各人都有了小家庭,拖儿带女时的聚会,有时变成了孩子们间吃饭、学习的竞争,照顾好了孩子,自己冲冲吃完,想要和好朋友好好聊聊,又到了分别时刻,这样的情况不用多出现几次,好朋友也就渐渐成了朋友,而如果在资讯欠发达的二十年前,朋友也就会渐渐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现在的朋友,大多是工作时结交的。大家互帮互助,那些志同道合者更会经常性地互通信息,互相理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平时不推杯换盏,也会在关键时刻关注你,关心你。我想这样的朋友才可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吧!而这样的朋友,一生能结交上一两个也就相当幸福了。
今天,有幸在超市的书架边碰到了朋友和她的小闺女,于是又听到了她们有趣的一段对话。当时小姑娘手里正拿着一本有关恐龙的书,“妈妈,妈妈,我要买这本书。”“你不是很怕恐龙的吗?”“可是恐龙是我好朋友羲羲最喜欢的,我要送给他。”原来,好朋友是可以叫人跨越恐惧的。看来,我今天又要在入睡前重温一遍那个问题了,“你有好朋友吗?”(仅以此文献给可爱的姑娘,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