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体会
我们师徒共读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但较于师傅,我的感悟显得浮于表象,虽然没有师傅醍醐灌顶般透彻的感悟,但书中也有几处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天条件。
这条建议让我觉得教育的规律是基于绝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而提炼出来的学术性的名词,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对于学生而言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一定要,而是你努力要进步。对于教材感知的快慢不是取得成就的唯一标志。有的孩子五分就是成功,而有的孩子三分就是了不起。比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幼儿园妈妈就开始教她拼音和写字,所以他在期中考试之前就能独立的读题并且作答。对于这个孩子,对他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拼音的默写,写一类字的笔顺,可以将任务难度提升到音节的拼读,组词,甚至是造句子编小故事。相反的是有的孩子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当他可以把整体认读音节背诵出来时,我就对他进行大肆的表扬,争取下次更大进步。
第二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有些学生并不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呈现在卷面上,举今天的试题的例子来说,单独问孩子iu并列标在哪里他会,问 会 是几声他会,但是就是不能运用到笔尖。一个方面是孩子现在还没有做题思维,另一方面也是他并没有思考。对于此种现象,可以首先训练孩子去阅读,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材料,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通过阅读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就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让孩子能够清晰地领会所读对象的整体和部分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希望我阅读的积累能像浩瀚宇宙万丈光芒穿越层层阻碍投射下的光束,引领学生更好地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