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这本书的第一章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的碎片化时间又用来做什么了呢?
一、什么是碎片化时间呢?
所谓“碎片化时间”,就是每天工作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比如上班前等电梯、等地铁、坐在车上、下班后、睡觉前的时间……
把每天的碎片时间堆积起来,其实就是一大块时间,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好几个小时。如果你每天把这些碎片化时间持续积累起来,想想,一个月会多出多少时间,一年能多出多少日子?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综合自己的实际应用经验,写了本书,叫《把碎片化的时间用起来》,书里说:现在人们所做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此时,人们的时间管理策略也需要改变。
二、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呢?
1、激发心流
增加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同时,减少被打扰的次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流”。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了本书叫《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书里说:所谓“心流”就是一种状态,人们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沉浸其中忘我的状态。
在这个时代,我们经常被打断,时刻被打扰,因为手机已经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心流越来越短。
因为我们经常被各种信息打断,心流也越来越短,我们在科技的影响下,越来越笨,我们忘记了主动学习,总是被动接收信息。
虽然我们也离不开手机,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利用间隙时间,成为新时代的高手。
在这段间隙的时间里不拿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集中精神从事重要的学习看书思考。我们不能高估自己的自控力,物理隔离一定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2、你要去主动支配自己的碎片化时间。
如果你不去主动使用碎片化时间,这些时间就一定会被别人利用。
有一本书叫《注意力商人》,里面强调: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
无论你做的是什么产品,抢夺注意力都是底层逻辑,而这个时代,抢夺注意力就是抢夺观众的碎片化时间。
比如:你在刷抖音、微博短视频或者看微信公众号文章,都要求在一分钟之内达到高潮,吸引读者,然后结束。因为你要抢夺的不是别人的整块时间,而是碎片化时间。
如果你没有主动支配碎片化时间,你就会被别人抢夺你的这个时间。
3、提前计划碎片化时间的用途。
比如你今天有两个会,两个会中间有三十分钟,这三十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就可以用来听一门课、听一本书。假如你中间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选择去公司附近的健身房锻炼。假如你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你可以把之前微信里存的文章看看。
如果你不提前计划,这些碎片化时间可能就会被你拿出的手机刷没了。最后,你也不记得自己刷了些什么。
4、坚持使用碎片化时间
你要习惯性地在手机里下载一些音频课,现在音频平台很多,比如考虫、樊登读书会等。当你把学习内容认真听完一遍,第二遍就可以用整段时间的间隙听回放。
练习英语听力也是,第一遍仔细听完,第二遍就可以放在设备中,随时调取。
建议配备一个方便的无线耳机,最好能防水,这样洗澡的时候也能听课。
你要学习同时做两件事,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书,一边走路一边学习。
请记住,带着目的学习效率自然会高,不信你想想,还记得你昨天在抖音刷的第二个视频是什么吗?
三、生命有限,珍惜时间
有人说,我每天都很忙,哪有时间学习呀,有时间了我还不好好放松一下呀。
鲁迅先生可谓是碎片化时间管理的前辈和高手,他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很多人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去学习,才成了更好的自己。何况,我们还这么年轻,更应该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把这些东西融入血液,习惯成自然,学习也就不累了。
不过,在不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满。要适当地让自己放空,也要适当地给生命埋下未知的彩蛋。
什么叫生命的彩蛋呢?就是特别美好的事情比如去吃一顿没吃过的大餐,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见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都是特别美好的事情。
生命有限,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加倍珍惜。